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转贴公社】 《战地新歌》诞生记

 
 

Sent to you by Ruan YiFe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丁东的博客 by 丁东 on 4/19/10

            《战地新歌》诞生记

              丁东

文革头三年,时兴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的言论本来不是为谱曲而发,李劫夫等作曲家居然为之谱曲,传唱开来,也算音乐史上的奇观。在当时的狂热气氛中,音乐工作者自发创作颂歌毛泽东的歌曲,也风行一时。到了1969年4月,中共召开九大期间,江青审查文艺节目,批评这些歌曲"名义上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歌颂毛主席的,实际上唱的都是民间小调,下流的黄色小调,调子是唱情郎妹子的东西。用这种调子唱'九大',唱'语录',不是歌颂毛主席,是诬蔑毛泽东思想。"从此,这些歌曲在公开传媒销声匿迹。广播电视里除了样板戏,只剩下《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播,《义勇军进行曲》只可放曲,不能唱词。人天天吃肉,也有吃腻的时候。样板戏唱腔再精致,老是这一套,人们也听烦了。偌大中国,总需要有些新歌,爽爽国人的耳朵。直到1972年夏天,官方才批准出版了一本名叫《战地新歌》的歌曲集,填补国人音乐生活的空白。戴嘉枋《走向毁灭��样板戏产将于会泳沉浮录》一书,讲述了这件事的内幕。

文革初期先砸烂"旧文化部",又打倒了新文化部长肖望东,中国文艺工作的领导机构一度成了中央文革下属的文艺组。但中央文革文艺组也好景不长,成员金敬迈、李英儒等人1968年也成了阶下囚,中央就没有了文化管理机构。1971年,毛泽东批准成立国务院文化组,让吴德兼任组长,刘贤权担任副组长,于会泳、浩亮、刘庆棠、王曼恬、石少华、吴印咸、狄福才、黄厚民担任组员,实际由江青掌握。于会泳曾为《智取威虎山》、《海港》谱曲,帮江青总结出"三突出"理论,浩亮是京剧《红灯记》主角,刘庆棠是舞剧《红色娘子军》主角,他们自然是江青提名。王曼恬却不是江青提名。吴德在《十年风雨纪事》中回忆,他觉得这个差事不好当,想以北京市的工作太忙推掉。周恩来说:"毛主席有批示,不能不去。"江青当面质问他:"毛主席的批示为什么不执行?你这组长为什么不到任?"吴德说:"这个工作我干不了,我没有文化,也不懂艺术。"万里给吴出主意,要有一个能和毛主席见得上面,说得上话的人进文化组才好。可以把王曼恬调到文化组来。王曼恬是王海蓉的姑姑,和毛主席是亲戚,当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吴德说服了王曼恬,天津的职务不动,到文化组兼职,每星期来一两次。她后来确实帮吴德解过围。

文化组下属的音乐组由于会泳分管。于会泳感到缺少得力干部,于是想到了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过的熟人吕韧敏。吕韧敏不但是作曲的内行,行政能力也很强,当时供职于北京军区。于会泳给吴德打报告,调来吕韧敏协助主管音乐工作。

197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部长王敬之找到吕韧敏,二人有一番对话。王:新年来临,能不能增加一点其他音乐节目的播出?老放几个样板戏也不行啊。吕:电台有没有其他音乐节目?王:有啊,各省市送来的好节目就不少。吕:只要政治上没问题,你们就放嘛。王:你说得容易!驻电台的军代表根本不懂音乐嘛。没有你们文化组的批文,他们不让播放。吕:你们就准备播放的节目,打个报告交给我,由我来上报文化组。

几天后,王敬之送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五首新编革命历史民歌和一个报告,吕韧敏找不到于会泳,于是直接找吴德。吴德看了报告说:这件事再斟酌一下好不好?上个月江青同志刚在一次讲话中提到过,民歌尽是情郎妹子,靡靡之音。吕韧敏据理力争。吴德说:"我看先征求一下老于的意见好不好?他不在就稍缓几天。我没什么意见,但还是慎重一点好。老于同意了,再上报给总理和江青同志审阅。"吕韧敏又找到于会泳。于问他老吴是什么意见。吕撒了一个谎:"他让你先批个意见,老同志尊重你。你不是主管音乐的吗?吴德同志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于会泳匆匆地在报告上批了同意。再经江青、周恩来同意,五首歌曲在1972年春节前终于播出。

五首歌曲的旋律都出自陕西甘肃民歌,质朴豪放,播出后反响强烈。大年初一中央政治局开会,周恩来在表扬国务院文化组为全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江青以为是于会泳的功劳,也很得意。

吕韧敏趁热打铁,提出由国务院文化组向全国征集新创作的革命歌曲,选编一本歌曲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周年。通知发出后,上千首曲谱和录音带从全国各地送到北京,吕韧敏组织乔羽、晓星、李德伦、秋里、洪源五人小组,从中精选出86首,和已经获准传播的革命历史歌曲汇集成书,名为《战地新歌》,经于会泳批示,"印出十本样书,送呈总理、江青和春桥、文元同志看一看,然后正式发行。"周恩来看到样书很高兴,要接见音乐组负责人,当时于会泳不在,由吕韧敏前往。周恩来称赞有加,还让他加上《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歌,给其他作者署上名字。

这本歌曲集的内容不可能摆脱极左时代的主流政治,但旋律比较多样,诸如《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红太阳照边疆》、《阿佤人民唱新歌》都颇具有民族特色,公开发行后,风靡全国。现今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可谓耳熟能详。长达三年之久的无歌可唱的局面,总算有了些许变化。

一个正常社会,老百姓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享受音乐生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然而,四十年前的中国,几首新歌的流传,竟需如此周折,才能获得执政中枢的恩准,想来真是恍若隔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