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转贴公社】 没开成的吴晗批斗会

 
 

Sent to you by Ruan YiFe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丁东的博客 by 丁东 on 4/11/10

           没开成的吴晗批斗会

                丁东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头版发表了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章是江青通过张春桥策划的,背后的决策者是毛泽东。这些内情高层许多人都不知道。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知道内情,透露给罗瑞卿,罗让《解放军报》在11月29日转载,加了一个旗帜鲜明的编者按。然而10天以后,罗瑞卿还是被“突然袭击”,成了文革中被打倒的第一个中央领导人。

最初,局外人把批《海瑞罢官》它当作学术问题,从周谷城、周予同这些老教授,到遇罗克这样的青年工人,都曾针对姚文元表达过不同意见。彭真也想把事态控制在学术领域,却成了他被打倒的口实。毛泽东对高层频频讲话,“两报一刊”的调子步步升温,吴晗成了头号靶子,大批判的声音铺天盖地,和他不搭界的工农兵纷纷上阵,口诛笔伐。但有一场筹备了四个月的吴晗批斗会,最后却没开成。章诒和的新书《这样事和谁细讲》记述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

吴晗是中共党员,又是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在1957年以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当时自然不敢怠慢。1966年4月,民盟中央就开始准备批判吴晗的大会,内部分了三个批判组,让千家驹、尚钺、楚图南、刘清扬这些故交揭发吴晗的历史问题。尚钺写了稿子,主持民盟工作的胡愈之约尚钺和周新民、楚图南、冯素陶、李文宜等一起来家中讨论,认为学术气味太浓、作为发言斗争用,不够有力,火药味不足。尚钺是一位历史学家,虽是民盟成员,更是1927年加入中共的老革命,还是金日成的中学老师。但这时也只得拿回去修改。

民盟中央倾力准备批吴,但中共高层并不看好。6月4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述周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民盟本身就是革命对象,要自己清算自己。

但民盟方面并不甘就此罢手。7月13日,胡愈之又一次在会议上提出斗争吴晗的问题,统战部干部彭友今说:那是北京市的事,盟中央不要管。

进入“红8月”,革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8月12日,民盟北京市委负责人闻家驷、汪金丁再次到民盟中央提出斗争吴晗的问题,胡愈之等人当下制定计划,以全国政协礼堂为批斗会场,座位有1600个,加座可达1800到2000人,时间在17日或18日。这个计划两天内就得到中央统战部的批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时民盟内部干部的造反意识也高涨起来,他们质问:为什么民盟要关门斗吴晗?为什么不开十几万人的大会?为什么不请工农兵参加?

统战部彭友今则赶来从另一个角度指责胡愈之:“过去你们坐失良机。现在外地在京的有二三十万人,还有北京的学生冲进去,政协礼堂如何维持秩序?”他传达了统战部的决定,这个会停开了。

这时民盟北京市委和民盟中央的机关工作人员,已经等不及了,他们自发行动,分别揪斗吴晗各一次。

到了8月24日,胡愈之、闻家驷等人还在研究怎么召开联合批斗会,一些中学的红卫兵却发出通牒,勒令民盟解散。民盟只好贴出公告:停止办公,报请中共中共处理。当天下午,红卫兵把吴晗等人揪来斗了一场。三天后,红卫兵闯进民盟中央,封门夺印。前后筹备了四个月的吴晗批斗会,就这样彻底流产了。胡愈之、李文宜等感叹道:“红卫兵有冲天的革命精神,他们不需要经谁批准,也不需要左一次右一次的讨论,说干就干了。对照起来,我们这些人则是顾虑重重,畏首畏尾。”

1957年,民盟是反右斗争的重点。到了文革,他们在中国政治棋局中早已边缘化,不论充当革命动力,还是革命对象,都不在毛泽东的考虑之列。民盟领导人在运动初期进退失据,可谓必然。毛泽东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由吴晗而彭真,由彭真而刘少奇,才是毛泽东心中的路线图。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