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转贴公社】 7-5事件专案组从垃圾堆寻出一吨证物

  8月13日中午,一群戴着白手套的人在一堆散发着阵阵恶臭的垃圾堆里不停地翻找着,被他们选中的不是可回收的废旧品,而是砖头、石块和木棒等物品。每找到一件,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放进身边的编织袋。

  8月15日一早,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乌鲁木齐市某处的垃圾堆前,找寻的东西还是一样。

  这样的场景,不禁会让人把他们的身份与拾荒者联系在一起,可看他们找寻的东西,又不像是拾荒人所需要的。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捡这些东西又要做什么?

  8月18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赵盛林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实情,原来他们都是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所找寻的是"7·5"事件中的现场证物。不到两天时间,他们从10余吨垃圾中翻找出了1吨的现场证物。

  取证工作新的突破让技术人员兴奋不已,这些证物的获取将对指证犯罪嫌疑人起着重要作用。

  垃圾堆里找证物不是首次

  一天下来,他们已经闻不出垃圾的恶臭味,白手套也成了黑手套,摘掉手套,每一位技术人员的手心都是黑的,跟没戴过手套一样。

  "7·5"事件发生后,警方扩大搜寻范围,经常会组织人员前往垃圾堆等能发现证物的场地寻找。

  8月13日,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接到线索,有两处垃圾里面好像有"7·5"事发现场的一些物品。去垃圾堆寻找证物,对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赵盛林当即带领11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由于气温较高,垃圾又堆放了一个多月,夹杂其中的生活垃圾大都已腐烂,围满了苍蝇,散发着阵阵恶臭。

  技术人员所带的工具除了一双工作用的白手套,就是装证物的编织袋。由于时间太长,夹杂在垃圾里的石头、木棒、砖块、衣服和鞋子等现场物品上的血迹也变得很淡,技术人员要一块一块地查找,只要看着像血迹的都要挑出来,生怕漏下一块证物。其中大部分木棒都是断裂的,可以看得出是用力击打目标时断裂的。所以在找寻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木屑,技术人员也都不会轻易放过,最大限度地挖掘证据。

  当天仅带血的砖头和石块,技术人员就捡回了三四百公斤,还捡回了几十双鞋子。

  一天下来,他们已经闻不出垃圾的恶臭味,白手套也成了黑手套,摘掉手套,每一位技术人员的手心都是黑的,跟没戴过手套一样。用技术人员的话说,当时的白手套起的最大作用就是防磨。

  提到垃圾堆里找证物,赵盛林说,没有因为去垃圾堆大家就要做什么特殊的准备工作,说出发就出发,必备的东西一拿抬脚就走。勘查现场什么情况都能遇到,所以尸体袋、物证袋、编织袋都是随身携带,以备急需。

  一位技术人员说,有时候出现场回来,自己闻不到身上的异味,可是别人老远就能闻得到,所以一般出现场回来,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冲个澡,换件衣服。

  回到单位后,他们对搜集到的这些带血的工具进行分类整理,15日一早,来不及休息的他们又匆匆赶到另外一个垃圾堆搜集证物。

  十几天用光相馆一年相纸

  技术勘查组20多名照相(摄像)人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

  除了在垃圾堆里找物证,在"7·5"事件发生当晚,技术勘查组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每个现场"抢"证据。

  据了解,"7·5"专案组分为取证组、审讯组和抓捕组。其中取证组又分视频资料组、电子物证组、技术勘查组等若干小组。

  一名照相技术员说:"只有豁出去,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完成平时四五倍的工作量,才能在瞬间即逝的时间里抢回证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勘查组的照相(摄像)人员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先记录现场,然后技术人员再开始勘查。如果照相(摄像)人员没有记录现场,技术人员一搬动尸体或拿取物品就不是原始现场,在侦破案件中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系数也是较高的。

  数据有时是枯燥的,但却很能说明问题。技术勘查组20多名照相(摄像)人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连洗印照片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在定点的照相馆里洗印。由于洗印的照片太多,定点照相馆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外业务,同时库存相纸经常告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他们用光了照相馆一年才能使用完的库存相纸。

  4000多件物证考验记忆

  在登记保管的4000多件物证中,只要你报出某个物证的编号,工作人员就能马上提供出这个物证的出处、种类、特征以及物主的相关信息等等。

  由于"7·5"事件的现场大而且多,侦查员们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地收集到大量的现场证据,再加上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线索,物证收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收集到4000多件各种现场物证。

  而"7·5"案件物证管理处只有4名工作人员。不了解实情的人会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把证物摆放在证物室的证物架上,然后拿个本本一登记就完事了,工作很轻松,其实不然。

  物证管理的工作包括:登记、分类、拍照、保管、分送检验、分送提取、分送鉴定、随案移交等等,工作可谓繁琐。让人敬佩的是,在登记保管的4000多件物证中,只要你报出某个物证的编号,工作人员就能马上提供出这个物证的出处、种类、特征以及物主的相关信息等等。更令人叹服的是,在受理保管种类繁多的4000多件物证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点差错。

  填补视频图像鉴定空白

  犯罪嫌疑人的踪影,出现在不同的视频资料中,有时身影很模糊。视频截取技术人员从大量的视频资料中反复比对认定,将这名犯罪嫌疑人的关联图像一点点"抠"出来。

  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负责首府各类刑事案件的尸体死亡鉴定、活体损伤鉴定、DNA鉴定、笔迹印章鉴定、毒物鉴定、毒品鉴定、电子物证鉴定及助燃物的理化鉴定等工作。"7·5"事件发生后,除毒物鉴定、毒品鉴定、笔迹印章鉴定没有涉及外,其他项目大都有所涉及,这其中,还包括视频鉴定。

  据了解,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出具的鉴定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视频又称图像处理,它和电子物证都是近年来刑事侦查技术中的新成员。"赵盛林介绍,目前就全国来看,浙江警方视频截图这方面工作比较领先,这次视频专家谢贤能来乌鲁木齐市参与"7·5"案件的侦破,在视频处理方面给首府警方传授了不少宝贵经验和先进技术。

  在警方收集到的视频图像中,有一名女嫌疑人上午在南湾街某个网吧上网,下午却出现在市妇幼保健院的楼前观看犯罪现场;到晚上22时许她的身影又出现在未来街市打砸抢烧现场,随后再次出现在金疆宾馆门前公路上殴打他人。

  这名犯罪嫌疑人的踪影,出现在不同的视频资料中,有时身影很模糊。视频截取技术人员从大量的视频资料中反复比对认定,将这名犯罪嫌疑人的关联图像一点点"抠"出来,形成一整套犯罪行为关联视频,并利用先进技术使犯罪嫌疑人的面部图像清晰,有力地证实了犯罪嫌疑人参与打砸抢烧的犯罪事实。

  谢贤能在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协助首府警方工作了20多天,给这里的技术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严肃的人,非常敬业,工作认真。从来不和大家说工作之外的话题,甚至在为他送行的饭桌上,他说的还是工作。"一位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我也是做技术工作的,技术工作讲究科学、认真、严谨,来不得半点偷懒、走捷径,也没捷径可走。"赵盛林说。

  虽然目前视频专家谢贤能已经离开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可是在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鉴定项目中,多了一项视频图像鉴定业务,它填补了首府警方的一项技术空白。

  目前,警方前期取证工作基本完成,谈到下一步工作,"7·5"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7·5"案件和涉案人员资料将全部录入新建的"7·5"事件情报信息系统和现有的刑侦情报综合信息系统。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查询嫌疑人的资料,建立网络平台,协助警方侦查办案,打击犯罪嫌疑人。

  对数据录入工作,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并要求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公安机关和具体办案单位,严格实行实名制,确保信息录入质量,确保数据查询、比对的准确率。(完)
来源:乌鲁木齐在线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