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未名空间站海归版
周五晚上才到北京,本来以为没机会去系里报道了,结果发现端午节调休,大家周末上班,就趁机上午去系里转了转。一去系里就被系主任抓住了,告诉我下午两点半找他聊聊。
吃完了饭就往系里赶,先在我哥们(副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会,然后就去聆听系主任教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系里最近几年人才淘汰的速度很快。主要针对副教授和讲师这个级别(教授基本都是当年同年龄段横向比较的佼佼者,当然纵向不能比)。主要的出路是(我记得不全):出国不归的终止合同,出国继续进修离开学校的,学术上发展前途不大往政府机关输送的,到别的学校另谋高就的,转为教学实验行政岗的...
过去几年里面每年都差不多有10%,现在每年也有6、7个。基本上原来那种本科一般,靠在清华读博士后留校的人留下的已经很少了(统计意义上讲,这些人除了少数当年特别突出很年轻就升了教授的之外,大部分人水平、资质和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为未来进新的人至少空出了名额。
2. 学校逐渐认识到想在大项目上和科研院所竞争是不可能的。因此过去几年逐渐开始鼓励由工程项目向科研项目转变。科研项目经费从六千万增长到一个亿以上,但是纵向科研经费比例从30%上升到接近90%。直接提高了学术竞争力。
3. 努力抓好教学。国际评估的重点放在本科教育。国内的课程太多太杂,从来都没有好好总结过。这次下了大气力总结出九门核心课程(线),彻底改革现有按照专业细分的课程基础,希望给学生一个大的picture而不是灌输知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整个评估都是邀请MIT/Stanford这个级别的院士或者讲座教授飞来中国实地评估的。
4. 彻底改变量化人才的做法。传统的量化方法不断在改进,从SCI数量到引用数,H-index,到最后彻底消灭量化指标。以后争取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比如评职称的时候就发信给美国TOP10大学的著名教授评估(海龟们占便宜了)。这一点和中组部最近的文件相呼应。
5. 国内很需要人。但是千人计划整体评价不高。院士们意见很大。另外TOP2也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大教授、长江学者、杰青等等。这些人的水平有很多未必比千人计划引进的差,但是待遇差很多。清华千人计划一期年薪均超百万,人均4000万启动经费。现在三期年薪降到60万,1200万启动经费。这仍然和现在的正教授待遇差别很大,大家意见不小。现在正教授年收入大约在20多万-30多万,副教授大约在15-25万,讲师大约在7-15万。
6. 清华现在离国际一流大学还差得很远。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及质量,科研质量,国际影响,师资队伍等等方面。要有清醒地认识。
7. 忠告:系里很需要自己的毕业生,尤其是在海外作教授的毕业生回来。但是最好不要走副/正教授这条路。争取千人回来。主要是正常引进待遇差,学校和国家重视也不够,对系里能带来的帮助也小。
整个谈了一个半小时。很诚恳。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