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澜沧江水流量进入最枯时段,严重干枯水情主要是澜沧江流域遇到的特殊干旱,上游来水持续减少,水库已到死水位,无水发电,只能调节放水,以保证下游城市居民、沿江两岸人、畜用水。2月以来,造成正常客运班船已完全停运,约70艘国际货船停运。
"干旱责任论"现形
由于2010年以来的罕见干旱,中国西南地区远在深山里的水电站,如今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热议的对象。一些智库、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媒体指责中国在澜沧江上修建水坝。
4月下旬,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发布报告,呼吁美国政府介入中国筑坝问题。报告认为,中国在澜沧江兴建的一系列大型水坝,将从根本上威胁下游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经济与环境,并可能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环保组织与湄公河社区组成的"拯救湄公河联盟"也认为,湄公河水位偏低与中国的水坝有关。
史汀生中心的报告分析说,湄公河下游出现的异常降雨和干早已经对粮食安全、政治稳定和区域各国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报告说,虽然负责湄公河开发和管理的有湄公河委员会和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主体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机构,但"由于中国对国内水坝的情况秘而不宣",因此区域内各国无法采取统一的协调行动。
报告还说,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参与了老挝和柬埔寨的几座大坝的建设。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坝不仅能够调节水流量,而且还便于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泰国《民族报》4月初报道:"从一开始,(中国)漫湾大坝的试运行就与1992年到1993年间的湄公河干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中国在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的蓄水更与此次的湄公河干涸有着莫大的联系。小湾水坝是世界最高的拱形大坝,其超强的蓄水量是现有的澜沧江上3座水电站总和的5倍,并且需要
10年的时间才能将其蓄满。"
《曼谷邮报》则报道说:"与这次大旱有着决定性联系的是小湾大坝的数据。如果中国真的想要与下游国家建立互信关系,想要证明大坝的建设与湄公河大旱没有联系,那么就需要将小湾大坝的蓄水水位数据公诸于众。"
小湾大坝实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澜沧江云南省境内干流河段规划梯级开发14座水电站,确定首先在澜沧江中下游建设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勐松8座梯级电站。其中,小湾和景洪两座电站规模较大。
小湾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级,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总投资约400亿元,年保证发电量190亿千瓦时,总库容149亿立方米。小湾水电站于1999年开始筹建,2002年开工,2004年大江截流,2009年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群中的"龙头电站"。
不过,由于干旱少雨,流域库容较大、唯一具有调节性能的小湾电站来水自2009年9月至今呈逐月递减态势,总入库水量较多年平均同期偏少27%。
项目单位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俊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小湾电站大坝是经得起考证的,也最能说明干旱与水电大坝无关。"小湾在汛期蓄水,也仅仅用了两年,并非外媒报道的10年。
有数据表明,在西南严重干旱的背景下,除流域来水全部用于发电后下泄外,还将水库去年拦蓄的水量释放,对缓解下游旱情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出库量大于入库量,由此带来发电水头降低并增加了单位发电耗水率,造成了较大的电量损失。
按各电站发电能力及多年平均来水情况计算,自2009年9月至今,因旱灾导致小湾、漫湾、景洪等电站较正常年份少发电量约40亿千瓦时,其中,由于低水位运行造成单位发电耗水率增加,损失电量4.8亿千瓦时。
张俊"干旱与水电大坝无关"的说法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多位水文、地质及工程专家的认可。
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作为河流上游国家,中国以负责的态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也充分考虑到下游国家的担心。同一天,中国驻泰国大使管木在曼谷说,中泰两国同为旱灾受害者,中方愿与泰国等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加强信息沟通,深化互信合作,共同做好本地区抗旱救灾工作。
水坝外交
中国与湄公河各国很早就有开发方面的合作,但不久后美国开始介入湄公河问题,日本也通过召开日本与湄公河峰会,试图争夺湄公河开发的主导权,再后来,印度也开始介入。
北京大学东南亚问题专家张锡镇认为,美日对湄公河开发非常热心,这其中的政治考虑很明显。"日本参加了亚行在当地的项目,表面上是经济活动,实际上是扩大政治影响。美国的政治动机更强,已经扭转了小布什时代忽视东南亚的政策倾向。"
2010年2月初,美国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听证会,会上就有专家特别提到了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坝对东南亚的影响。3月25日出版的《亚洲时报》,也报道了美国官员在老挝与该国湄公河委员会举行会晤,并提出了援助方案。该媒体表示,这次会晤是美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以及提升美国形象的最新步骤。
本刊记者获悉,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在澜沧江兴建大坝,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下游的经济与环境等;其次,对水坝的管理不透明,特别是对水文数据的处理缺乏透明度;其三,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智库,跟中国政府方面沟通问题困难,找人困难,找数据更困难。
4月初,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旱情仍然很严重。这时,境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加强了对中国的批评。在这个背景下,首届"湄公河峰会"在泰国举行,有6国参加。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派高层代表。中国和缅甸作为观察员与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以及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官员参加。在会上,中国向各方提供大量水文数据,缓解了部分指责。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曾明确表示,"近来一些媒体报道湄公河水位下降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中方在湄公河上游的一条河流,即中国境内澜沧江修建水坝、发展水电造成的,这种说法完全与事实不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袁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管理不透明"和"沟通困难"这两个问题说明,中国急需强化公众外交,帮助外界解疑释惑,即使真理掌握在你手中,你也要告诉人家,真理在我这里,以及真理是什么。
中国还应做些什么?
如果由于干旱,澜沧江水路运输停运,水上贸易往来改走陆路,将影响澜沧江水上大通道的发展及作用,以及一江连六国大湄公河经济圈的长远发展和合作,损害刚刚形成的水上贸易往来及经济发展辐射作用。
中国澜沧江海事局总工程师陈辉建议,国家尽快批准动工建设澜沧江景洪下游的橄榄坝航电枢纽,启动勐松航电枢纽前期工作,并早日开工建设。通过下游两个航电枢纽的建设,以平衡上游来水,调节流量,进一步改善下游国际航运和水流条件,减少下游国家的疑虑和担心。
西双版纳州港务局、西双版纳州地方海事局局长陈达明则说,"现在建立了日报机制对外公布水位,但还缺一个预警机制。最好从上游就开始监测,建立梯级大坝的下线流量的信息机制,对下游的水运企业生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在有每天三个时段的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这对指导航运生产非常重要,对沿江两岸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特别是靠近江边的老百姓影响是巨大的。"
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黄跃进认为,相互指责解决不了任何国际问题。在水量分配的问题上,可以在综合各国流域面积及所占的比例、降水量、河川径流量与枯湿季径流变幅、需水量、流域水供养人口、维护水及生态系统的措施费用等数据基础上,对各流域国用水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各国间的与协商,对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做到最大程度的国际协作。
资料
专家解读湄公河干旱
《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数位中外专家对于一些国外媒体与智库的指责表达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学东南亚问题专家张锡镇教授:主要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批评中国,而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府对这个问题相对谨慎。泰国外交部秘书差瓦农说,泰国
"没有指责任何人",而认为这与整个地区的降雨量偏低有关。
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学者、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水文工程杂志主编维贾伊・辛:2009年秋季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持续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的结果,和该地区水利工程没有直接联系。
美国内华达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汤姆斯・皮耶霍达: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湄公河源头水量(存雪)的减少或者造成时间分布不均,雨季多雨,旱季少雨。美国科罗拉多河的近10年来的持续干旱就是这个原因。另外,更大尺度的印度洋、太平洋和南亚陆地上的气压带变化,造成了湄公河区域上空长期的高压带,产生了干旱。
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吴吉春: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
2010年湄公河流域干旱主要与2009年雨季提前结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有关。
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俊:澜沧江水电梯级开发只是筑坝抬高水位,利用水的势能,除会增加部分水面蒸发损失外,不存在水量消耗和跨流域引水,因此不会影响澜沧江水资源的总量,对下游湄公河沿岸的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