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7日,中邮成长单位净值0.80元,从未分红,累计单位净值0.80元。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该基金近两年净值增长率-26%,同类型81只可比基金中倒数第一;累计收益-153亿元,在同类可比类型基金中亏损额最多。
日前,《投资者报》推出的"基金经理赚钱榜",像"照妖镜"般,把这样劣等的基金照个清清楚楚,它"当然"地位列该榜单倒数第1名。它是怎么赔掉如此多投资人"血汗钱"的?
深套200万投资者中邮成长魔咒有三:基金发行时"虚胖";基金经理错误的仓位策略;个股高配钢铁股。
已经确认亏损153亿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邮成长成立以来累计亏损153亿元,当年热捧中邮基金的投资者难逃被套命运。
中邮成长2007年8月发行,在当时市场持续上涨和基金赚钱效应影响下,吸引了600亿资金的追逐,因首发规模限制,最终有效确认149亿份。
同年9月17日打开申购赎回,2008年底年报数据显示共有423.08亿份。与成立之初的份额相比较,共申购了274亿份,已经是当时市场上份额最的大基金,超过了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嘉实沪深300(3644.159,0.67,0.02%)份额40%、易方达上证50份额87%。
2008年一季度末至今,该基金的净值均在1元以下,初始投资者和打开申购的追随者一直处于套牢状态。中邮成长季报和年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套的投资者难以脱身,被套户数超过200万。
截至今日,中邮成长已经成立两年多了,但是这两年不仅没有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反而亏损153亿元。2007年成立时首发募集了149亿份,即
149亿元,在9月开放申购业务新增274亿份,大约平均每份价格为1.105元,共吸收资金约302亿元,两者加起来共形成本金451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邮成长基金总净值只有238亿元,其中大约有69亿份基金属于投资者割肉出逃导致净值减少。
如只计算基金中邮成长的"本期利润扣减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净额",也就是该基金已经实现的利润,成立以来累计亏损了153亿元。
仓位管理混乱
导致业绩亏损的第一宗罪就是该基金经理仓位管理混乱,没有充分利用基金合同规定的仓位管理可调整空间。
中邮成长是股票型基金,合同规定股票仓位60%~95%。在熊市时期可保持低仓位,以躲避市场系统性风险;当判断行情来临时,可以加高到95%的仓位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这两点中邮成长都没有做到。
错误的仓位运作源于基金经理对市场的错误判断。2008年1月22日公布的四季报中,该基金经理认为"股指期货以及奥运等事件性因素仍然有可能推动市场创出新的高点",而此时上证综指已经较2007年10月15日的高点重心有所下降,股指反弹没有创新高开始下跌。两个月后,3月28日公布的年报中仍然保持这个观点,对市场多头观点没有发生改变。
市场其他管理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与中邮成长的相比,显然仓位管理高超许多。
如位居本报"基金经理赚钱榜"前列的陈志民、吴欣荣,分别管理的易方达积极成长、易方达价值精选在牛市中高仓位运作,2008年熊市时迅速降低仓位,基本在基金合同允许的下限运行,最大限度减少熊市中对于牛市赚得利润的侵蚀。
而中邮成长2007年底股票仓位88%,如果说对于一只刚刚成立的基金,在市场火热时迅速建仓到这个仓位正常,那么2008年1月中旬市场二度反弹无果开始下跌时,众多基金已经开始减仓,而中邮成长却在这个时点加仓两个百分点,显然不合时宜。
市场在2008年11月开始转强走牛时,大部分股票型基金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大幅增加仓位,平均增加了8个百分点,错过了熊市减仓的中邮成长此时却继续减仓1个百分点。
熊市中的高仓位与牛市中低仓位,两者拖累了基金累计净值增长,也让200万户投资者难以解套。
超配钢铁股
中邮成长过度青睐钢铁股,2007年起高仓位配置,这导致了后来噩梦的开始。
钢铁股属于证监会规定的金属非金属行业,2008年大熊市到11月初行情反弹时,金属非金属行业跌幅第二,高达75%,这个行业的市场标准配置在8%附近,中邮成长季报显示,该基金连续三个季度高仓位配置。
2007年底,中邮成长配置金属非金属股占基金净值15%,比行业标准配置高7个百分点,也比所有股票型基金平均配置值高5个百分点。
2008年一季度,大量基金开始减持该行业时,中邮成长却逆势加仓4个百分点,高达20%,高过市场标准配置1倍有余。
重仓股持有的股票有:唐钢股份(7.58,0.08,1.07%)、邯郸钢铁(5.76,0.02,0.35%)、宝钢股份(9.23,0.08,0.87%)、南钢股份(6.56,0.04,0.61%),二季度重仓持有股票大幅下跌,中邮成长净值随之快速下滑。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