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专家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呢?曹操墓内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今报记者获准深入地下十余米,探访地宫,为读者
视频:河南安阳曹魏古墓疑发现曹操头盖骨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展现真正的曹操墓。
【计划】安阳要建曹操高陵博物馆
曹操墓发现以后,安阳市地方政府将如何做好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如是说。"曹操高陵的发现很有震撼力,在国内外史学界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反响。"
张笑东表示,下一步,安阳地方政府要配合国家及省文物部门,继续抓好后续的考古和科学研究,搞清陵园的范围和遗址布局,切实保护好出土文物,并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进行科学的修复和深入研究。同时,要做好曹操高陵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启动曹操高陵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序奠定基础。
张笑东还透露,目前,安阳市政府正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就曹操高陵的文物保护、展示、挖掘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它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探墓】为睹真容记者深入地宫
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村南,两座蓝色的巨大钢棚尤为显眼,周围建有围墙,门口高高耸立的摄像头,随时监控每位人员的进出,还有多名手持微冲的民警巡逻。22日上午,经过努力,记者获准入内,深入地下15米,进入了曹操墓内。
曹操墓位于南侧的蓝色大棚下。眼前,是一面深入地下的斜坡,沿着一边的台阶行走数十米走到尽头,高约3米的一道拱形门里面,就是传说中的曹操墓了。
墓室包括一个前室、后室和四个侧室。穿过五六米长的一条过道,路过前室,正前一个大概10平方米的圆形房间,就是曹操墓室的主体――后室。但这里并没有放着传说的曹操遗骸。"遗骸已经转移走了。"一名考古工作人员说。地面上放着挖掘出的瓦罐等文物碎片,外面则覆盖有一层薄膜。"这是保鲜膜,防止文物在出土后被氧化"。
墓室主室为穹庐顶,在主墓室的顶部,有两个洞,一个位于正上方,墓室顶部的中央,另一个则在南侧,直径都在1米左右。"很可惜啊,曹操墓已经被盗过,不少珍贵文物都不见了……"陪同记者的一名考古专家连连叹息,据他介绍,墓顶的盗洞应当是北齐时留下的,至于南侧的盗洞,应当是在2004年前后有人盗墓时留下的。4个侧室,是专门用来放陪葬品的。如何断定是当代留下的盗墓口呢?专家的一番解释让记者释然,原来,当考古人员进来时,发现墓内居然有盗墓者留下的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子等。
墓室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小房间,考古人员称之为侧室。在最里面的两间内,一盏白炽灯下,数名中年妇女手持小铲子,仔细清理土层。丁阿姨是西高穴村村民,在约1个月前,她和另外几名村里的妇女,一起被考古工作队雇了过来,工作就是用铲子仔细清理土层,报酬是1天15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斜坡进入墓室的地方,是墓室的东门,原来封门用的一块一块厚重青砖,已被考古人员打开。据考古人员介绍,仅仅一个东门就设有四道门,都是用24公斤的青砖堆砌而成,极为牢固,打开时,也让考古人员好费了一番工夫。
【出土】水晶珠是曹操口含之物?
"挖掘工作是从去年12月12日正式开始的。"在现场,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告诉记者,在造价不菲的蓝色钢棚下,分别有两个墓地。其中,北侧的是1号墓,正在挖掘当中,是否为曹操的陪葬大臣之墓,或者有无其他的考古发现,尚待考证确认;南侧为2号墓,已确定为曹操墓。
在出土的多件文物中,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珠,让潘伟斌印象深刻,"这是出土文物中的精品"。他用"非常非常精美"来形容这颗珍贵的水晶珠。那么,它是不是曹操安葬时口中所含的物品?对此,潘伟斌表示,这个仍有待考证。另外,墓内还发现了大量的铠甲碎片,专家打算利用高科技复原曹操的铠甲,根据出土的人头骨,准备复原曹操的头部。
在发现曹操墓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的一个砖场,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高20.7厘米、宽31.3厘米,魏书志文,共14行126字。
根据墓志志文,墓主为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级别。令人震惊的是,志文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有学者认为,墓志当中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而根据换算,推断鲁潜墓距离曹操墓只有300多米远,只要鲁潜墓墓址确定下来,曹操墓的范围就基本可以圈定了。但遗憾的是,村民并没有发现鲁潜墓葬。但即使这样,该发现也让认为曹操墓在安阳的考古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释疑】专家否认72座疑冢传说
历史上,帝王的陵寝内一般都陪葬了数不尽的财宝。然而,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却明确提出了"薄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两年后,曹操死于洛阳,临死前又颁布《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还进一步交代家人:"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那么曹操墓到底是在哪里呢?在此后上千年内,一直是个不解的谜,各种说法不一。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但大多或记载于野史,或系民间传说,经不起科学推敲。河北省磁县的古墓群,一直也被坊间流传为曹操七十二疑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明确表态:"所谓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是民间一种没有根据的传说。"
梁满仓说,第一,这种说法没有实物依据,河北省磁县传说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经过专家考证,这片古墓,实际上是北魏时期的墓葬群,而且确切数字也不是72座,疑冢之说完全不足信。第二,该说法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据考证,所谓72疑冢一说,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明显丑化了曹操形象,使得曹操所谓的奸诈形象广为流传,72疑冢的说法,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迎合了曹操的这种形象。目前,考古界也尚未发现曹操的疑冢。
那么,曹操为何要求薄葬呢?梁满仓表示,史料记载,为筹集军饷,曹操也曾干过盗墓的勾当,坟墓被盗后,往往是尸骨纵横的场面。因此,再理解曹操"薄葬"的要求也就不难了。在古代盗墓活动猖獗的情况下,曹操的"薄葬",不失为保护墓葬的一种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