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7年,经当时"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建国后,张裕在1959年、1985年和1992年又分别三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解百纳"商标注册申请,2002年,"解百纳"注册成功。
然而,自张裕获得该商标后,2002年6月,威龙、长城等葡萄酒企业联合向商评委提交撤销注册申请书。1个月后,国家商标局认为"解百纳"是红葡萄酒原料品种的名称,撤销了该商标。2008年5月,商评委又将"解百纳"商标所有权判属张裕。
此后,中粮长城、王朝、威龙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商评委裁定不公。直到去年底,商评委的结论被推翻。
谁的解百纳,陷入新一轮取证,战争逐步升级。
记者注意到,威龙作为原告方,这一次,却放弃了向高院起诉的权利。威龙退出了和长城、王朝联手的阵营。1月26日,记者拨打威龙副总焦复润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威龙的退出,无疑加强了张裕方的实力。事实上,在"解百纳"问题上,葡萄酒企的重新站队,也促成了商标界和学术界的两派观点。
在商标界,中国律师知识产权委员会商标协会主任马翔认为,按照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直接表示商品主要原料的名称不能注册为商标使用;
而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却说:"商标法保护的是公平竞争,人家几十年创下的一个商标,而且从未间断使用过,你几十年没有用过,到这个牌子有了声誉了你来用,本身就是一种侵权,不能成为解百纳通用化的根据。"
在学术界,围绕"解百纳"是品种还是独创品牌也有两派观点。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教授罗国光指出,由于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这三个葡萄品种酿制的葡萄酒特点相似,故称为"解百纳"型葡萄酒。解百纳是全行业共有的葡萄酒品类名称。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树生也表示:解百纳是国际公认的葡萄品系名称。
对此,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却发文称,"将赤霞珠、品丽珠和蛇龙珠三个品种统称为解百纳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也认为,截至2007年底,在收集保存的葡萄品种资源中,尚无名称为"解百纳"的品种或品系。
几种可能
那么,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将何时收场?解百纳最终花落谁家?
按照长城、王朝的上诉要求,限期商评委在60日内就解百纳商标争议重新作出裁定。1月中旬,北京市高院也受理了该诉状,将择日再审。
张裕总经理周洪江告诉本报记者,可以肯定的是,在法院判决和商评委重新裁定之前,张裕仍然拥有"解百纳"的商标专用权。
"我们在保持主权不让的前提下,有缓和和调解的姿态。"周洪江说,张裕从来不把对抗作为第一选择。早在2008年商标重归张裕时,周曾表态,愿意无偿授权"解百纳"商标给其他葡萄酒企业使用。
但至今为止,没有一家起诉的企业愿意接受和张裕的调解。
至于商评委60日的大限,业内人士分析称,其实也很难做到。毕竟商评委曾在2008年将"解百纳"裁决归张裕,如果这次作出相反的裁定,岂不是自扇耳光?
既然商评委难以决断,那么分别身为执法部门的高院是否将依据身为行政部门的工商总局的结论作为重要判案依据?尚留悬念。
因此,业内人士称,弄不好"解百纳"案因各方利益难协调,有可能再度拖延,成为悬案。
谁是赢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各大葡萄酒企身陷"解百纳"漩涡,但8年来,其推出的各类解百纳产量却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99%以上的葡萄酒厂都有生产"解百纳"系列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葡萄酒行业三分之一的销量都靠"解百纳"贡献。这场争夺背后,其实是高达30亿元的市场份额。据中国酿酒协会的统计,2007年中国葡萄酒销售规模约为150亿元,其中解百纳的市场份额就高达30亿元。
据王朝上海公司一位贺姓总经理称,解百纳葡萄酒在王朝的地位仅次于老干红,排在前三位,价格从50-70元不等。长城和威龙也有大量的解百纳产品。
但最大的赢家显然是张裕。
有数据表明,从2002年-2008年,张裕在解百纳的品牌宣传上共投入3亿元左右。
然而,市场回报是明显的。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该机构对28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张裕的解百纳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7%。
"去年,解百纳占到张裕葡萄酒主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一半以上。"1月26日,张裕副总孙健对本报记者说。去年1-9月,张裕实现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总收入近30亿元,同比增长15%。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