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转贴公社】 对刘少创的再质疑

 
 

Sent to you by Ruan YiFe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三姓学奴网志 by 金仕并 on 8/18/09

  差不多两年前,我在新语丝发了一篇《哪位达人介绍一下刘少创的事迹?》[1],质疑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利用国家经费(也就是纳税人的钱)去"重探江河源头",研究成果却只不过发在一本叫《中国国家地理》的科普杂志上。文章发出之后,并未引起任何反响。今年6月23日,我在自己的新浪网志上再次质疑刘少创利用国家经费搞的另一项"科研"——单人无后援北极探险[2]。8月10日,刘少创不知从哪里弄到我的手机号码,当日先后用一个手机号和一个座机号拨打我的手机二十余次。因为我从来不接陌生号码来电,所以直到晚上他用那个手机号码给我发了短信之后,我才知道打电话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刘探险家。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接他的电话。这样到了8月17日,刘少创终于忍不住,用短信骂我"孬种",我默笑而受之。本来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私事,但是在次日,我从我导师处得知,他还给我导师打了电话。由于事情牵连了第三人,现在我决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再次简要介绍一下我质疑刘少创的原因。

1. 三个大项目,各只发了一篇文章?

  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一篇题为《科学探险的勇士——原防灾科技学院教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博士》(《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8卷第2期"校友风采"栏目),里面对刘少创是这么介绍的:
  "刘少创研究员,男,1963年11月生。1985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获得工学学士。1985年至1991年,在防灾科技学院防灾技术系测量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治学认真严谨,深受学生欢迎。他衷爱测量专业,分别于1991年和1997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他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已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后文接着介绍:"1995年他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组织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工作。从加拿大方向进入北极地区,并从北纬88度出发,在北冰洋异常寒冷的冰面上,面对冰河、裂缝随时随刻带来死亡威胁,冰餐冰宿,迂回辗转,历经半个多月艰辛跋涉,徒步到达北极点。……2002年,他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北极科考专项基金的资助下,第二次远征北极点,完成了自俄罗斯共青团岛至北极点的科学考察,……"这样我们可以得知,刘少创去北极点探险,先后共有两次。
  后文又接着介绍:"……(刘少创)自1999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基金资助下,开始探索利用遥感技术确定大河的源头和长度,并先后得到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等的资助。课题组用了近七年的时间,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完成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额尔齐斯-鄂毕河、黑龙江、叶尼塞河、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和刚果河等十条……大河源头的实地考察,……"这就是我在前年的文章中质疑的所谓"科研"工作。
  我在中国知网上以"刘少创"作为"作者"名,查到记录24条:

1  月面巡视探测器立体相机共线方程的建立         刘少创航天器工程        2007/03
2  我在北极徒步行走36天                         刘少创现代健康人        2004/02
3  城市DSM的快速获取及其三维显示的研究          尤红建遥感学报          2001/01
4  三维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尤红建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3
5  机载三维成像仪系统中激光点位置的解算及应用   尤红建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0/03
6  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考察结合,确定澜沧江(湄公   刘少创科技导报          2000/01
   河)源头
7  机载三维成像仪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             尤红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 2000/06
                                                       科学版)
8  利用3维成像仪快速生成遥感地学编码图像        尤红建测绘学报          2000/04
9  信息融合技术对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判释       刘少创地球信息科学      1999/02
10 机载/车载激光扫描测距/成像制图系统的新进展   李树楷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9/02
11 机载激光测距-扫描成像制图系统的定位原理与误  刘少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9/02
   差分析                                              学报
12 北极冰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                   方精云环境科学学报      1999/06
13 机载三维成像仪的定位原理与误差分析           刘少创测绘学报          1999/02
14 彩色航空影像分割的OCTOPUS方法                刘少创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7/11
15 基于可变模板的航空影像中建筑物提取           刘少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7/01
                                                       学报
16 基于动态规划的航空影象中的目标提取           刘少创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6/01
17 航空遥感影像中道路的半自动提取               刘少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6/03
                                                       学报
18 航空影像分割的Snake方法                      刘少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5/01
                                                       学报
19 神经网络优化计算原理及其在形变监测网优化设计 刘少创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  1994/01
   中的应用                                            能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图数字注记识别               刘少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4/03
                                                       学报
21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及其在彩色地图自动分层 林宗坚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4/02
   中的应用                                            学报
22 草场资源分类专家系统的研究                   刘少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4/01
                                                       学报
23 北京通县地区重力测网的可靠性分析             刘少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  1993/02
                                                       力学
24 灰色模型及其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               刘少创 测绘信息与工程    1990/03

  再用google搜索"Liu Shao Chuang",又查到以下记录:

Hong-Jian You,Shao-Chuang Liu,Shu-Kai Li.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irborne 3D Imag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Vol.4(2001) No.3.

这本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实际上是刘少创的母校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的一部)办的英文杂志。我在网上几乎通览了这本杂志的全部文章目录(1998-2000年和2008年未检索),又找到一篇:

刘少创,鲁萍丽,刘东晖,晋佩东. Pinpointing Source of Mekong and Measuring Its Length through Analysis of Satellite Imager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Vol.10(2007) No.1.

至于刘少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恕我对地理、测绘类刊物不熟悉,没有找到(用Shao-Chuang Liu没有搜到,用SC Liu或S Liu则命中结果太多,难于一一甄别)。不过我不想纠缠他的论文实际数目。我发现,在我能找到的上面这26篇文章中,和他1995年的北极点探险有关的只有一篇,和他2002年的北极点探险有关的也只有一篇(就是那篇在《现代健康人》上所发表的。这篇实际上根本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自我宣传),和他1999年江河探源有关的还是只有一篇(最后那篇在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上发表的)。如果没有别的论文,难道就凭这些文章就可以给上穷冰川下北极的大项目结题?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2. 重测江河源头和北极单人探险有何科研意义?

  刘少创所谓的"重测江河源头",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工作,"用手持GPS定位、验证、拍照"即可[3]。用过GPS的人都知道,商用GPS利用的只是美国卫星提供的粗码(精码仅供军方使用),精度不算太高,遇到太阳活动高峰年(如2001年),更是可以出现几十米的误差。即便采用种种办法减小误差,仍然不如传统测量法的结果精确(这就是我国要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原因)。2005年珠峰重新测高所得的8844.43米的结果就是用传统测量法得出的。如果说GPS测量这种不够准确的方法已经足以胜任江河源头的测定,那么重测江河源头不过是一个连探险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胜任的工作,又何必让国家拨专款来执行?
  更何况,河源的确定在全世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文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无怪在1977-1978年的长江源头考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一直觉得没必要再次"对包括长江在内的河源问题进行科学考察",并把此后对长江江源的任何异议仅仅视为"学术争鸣"[4]。和河源的确定类似,河流长度的确定也更像一个人文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所以我认为,重测江河源头在今天根本不能算什么科研活动,只能视为一种具有人文意味的探险。刘少创申请国家经费搞这种探险,在国内折腾折腾还算可以容忍,可是他居然跑到国外去测什么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这岂不成了"公费旅游"?
  至于北极单人探险,我觉得对科研更没有意义。科研和探险的一大区别就是,科研要求尽量保证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除非实在没有办法,绝不进行死亡威胁极大的探险活动。刘少创一直宣称他在北极单人探险中采集了许多宝贵数据,难道这些数据只有通过单人探险才能获得?照这么说,国外科学家的北极考察也应该都是单人探险了,可是这显然和事实不符。

3. 题外话:刘少创有没有科学家的样子?

  下面的质疑和刘少创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无关,对刘本人的道德水准不感兴趣的人可以略过。

  就我所知,刘少创还和中国探险协会有密切关系。中国探险协会在2007年搞了个"重测长江源"活动,刘少创出力颇多。然而活动结束没多久,就有人质疑这个协会商业色彩过浓,也质疑了刘少创,奇怪他为什么没有参加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却"在一个社团(式)的探险协会出现"[5]。
  再从刘少创和我本人的接触来说。我曾经问过好几个朋友——有的是科学工作者,有的是媒体人——他们都认为如果有意联系一个陌生的科学工作者,最好是先发电子邮件或打办公室电话;如果得到了对方的手机号码,最好是先发短信确认,而不是直接打电话。现在刘少创一上来就直接打我的手机号码,而且一打二十多次,我觉得这种作风比较符合一个探险爱好者的粗犷形象,却不怎么符合一个学者的身份。而且我觉得好笑的是,不管他在网上看到我的哪篇质疑文章,我明明都把质疑原因说得清清楚楚,但是据我导师见告,刘少创在电话中却声称我是在"无端骂他"。如果这不是有意颠倒黑白,那就是理解能力有问题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我所鄙视的。
  我一向对各种探险爱好者敬而远之,因为觉得我和他们气质相差太大,不仅话不投机,而且这类人一般学识浅薄(这一点和国外的高级探险爱好者迥异),对我本人的研究绝无帮助。所以如果刘少创看到了我现在这篇文章,我建议他如实回答我对他的质疑,否则我并不害怕法庭上见。和我私下的接触就免了吧。

2009.08.18
  
注:
[1]见XYS20070916。一个镜像站地址为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liushaochuang.txt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ab9d50100e0pm.html。
[3]《中国国门时报·国门副刊》2009年5月22日(http://cngm.cqn.com.cn/page/881/2009-05-22/05/28691242980513437.pdf)。
[4]《当曲真能取代沱沱河成为长江正源?》,《北京青年报》2000年3月10日(http://www.envir.gov.cn/info/2000/3/310622.htm)。
[5]《质疑中国探险协会——一个不严谨的吸金协会》(http://bbs.xout.cn/read.php?tid=104466)。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