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转贴公社】 左宗棠白发临边

19世纪后半叶,清政府面临东西两面国家危机的严峻局面。1865年1月,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在清朝国力衰竭的情势下,清廷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这就是持续了几个月的所谓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强调海防、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封建主扯起了“排满、反汉、卫教”的旗帜,在天山南北建立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而占据喀什噶尔回城的金相印,因久攻喀什噶尔汉城和英吉沙尔不下,竟伙同柯尔克孜族封建主司迪克,派人去紧邻南疆的浩罕国,要求迎回原回疆叛乱分子张格尔的儿子布素鲁克,这就给了浩罕野心家阿古柏以入侵之机。

 

  阿古柏入侵新疆

 

阿古柏是个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人物,他以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的手段闻名于浩罕国。1865年元月,阿古柏与布素鲁克一道,带着68人越过边界进入南疆,很快攻占了英吉沙尔和喀什噶尔汉城。第二年攻占叶尔羌、和阗。此后,又进一步消灭了以库车为中心的黄和卓势力,宣布成立哲德沙尔(七城)汗国。1870年又攻占吐各番、乌鲁木齐,控制了新疆的大部分。

 

阿古柏的哲德沙尔政权,是外国侵略者在我国新疆建立的殖民政权。在它的控制区内,对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统治。死刑、重税、劫掠,各族百姓被充做奴隶役使,到处都有家破人亡的景象。

 

围绕新疆问题的斗争,还存在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沙皇政府于1872年6月与阿古柏签订了所谓的《通商条约》,以承认阿古柏政权为交换条件获得了许多特殊权益。

 

英国1874年2月2日,英国使团与阿古柏政权签订“条约”,英国人可以随意进入阿古柏占领区的所有部分,并“享有当地臣民或最惠国公民所享有的商业方面的一切特权和便利”,从印度进入南疆的货物将不受开包检查,英国人可以在南疆购买、出售土地和房屋、仓库。阿古柏卑躬届膝地向英国使节表示:“女皇就和太阳一样,在她的温和的阳光里像我这样可怜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滋长繁荣。”

 

就在西北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归复新疆的重任。

 

  左宗棠白发临边

 

1873年春,左宗棠在给总理衙门的信中明确提出了收复新疆的方略,要“从内布置,从新筹度”。“就兵事而言,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就饷事而言,则要撙节使用,统一各军专饷”。

 

1874年春,约一万多人先后相继出关。8月,清廷任命乌鲁木齐都统景廉为钦差大臣,正白旗汉军都统金顺为帮办大臣,负责关外军务。10月,又任命左宗棠为督办关外粮饷、转运,以袁保恒为帮办。从表面看,清政府好像决心要收复新疆了,其实清廷内部意见纷纭,举棋不定,终于爆发了一场关于海防、塞防的大辩论。

 

自新疆沦陷以后,曾国藩就曾鼓吹“暂弃关外,专清关内”。1874年5月,日本入侵台湾,海防告警,李鸿章更以加强“海防”为幌子,要求对已经出塞或准备出塞的军队“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公然主张放弃关外。在李鸿章的带头鼓噪下,一时间“边疆无用”论、“得不偿失”论甚嚣尘上。

 

1875年4月12日,左宗棠上了一道奏折,详细论述了收复新疆的必要性。他首先肯定“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然后分析了当时形势,进而指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左宗棠的意见得到了执政的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文祥的支持,文祥力排众议,力主进剿。这样,清廷终于下了决心,收复新疆。

 

1875年5月2日(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七日),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关外剿匪事宜”,授予他筹兵、筹饷和指挥军队的全权,并以乌鲁木齐都统金顺为帮办,陕西巡抚谭钟麟“督西征饷事”,组成了西征军最高统帅。

 

  一战下天山,收复乌鲁木齐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左宗棠在1876年夏天拉开了驱逐侵略者、收复祖国疆土的战幕。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从兰州抵达肃州(酒泉),建立大本营。同月,湘军总统刘锦棠率主力部队25营(约11000人左右)分四批出星星峡,向哈密进发,又派蜀军徐占彪部五营出关驻扎巴里坤,以固后路。

 

1876年7月21日,湘军总统刘锦棠与乌鲁木齐都统金顺在济木萨会商进兵计划。8月11日,清军出奇制胜,闪击战略要地黄田。依附阿古柏的白彦虎集团,集中主力扼守乌鲁木齐北面的古牧地(乌城只有守敌千人)。刘锦棠和金顺合兵一处,以优势兵力展开攻坚战。在击溃阿古柏派来的增援部队后,又以猛烈炮火轰坍城墙。17日,克复古牧地,歼敌五六千人,次日,乘胜收复乌鲁木齐。

 

11月11日,金顺在刘锦棠部和伊犁将军荣全的协助下,攻占围困达两月之久的玛纳斯南城,结束了北路之役。

 

  二战达坂城,克复吐鲁番

 

北路告捷后,阿古柏拼凑了27000人,凭借天山之险负隅顽抗。达坂城是天山的重要孔道,是通往南疆的门户。阿古柏派“大通哈”(地方高级军政长官)爱伊得尔呼里率精兵4000驻守,并给他配备了大炮30门。又派次子海古拉率步骑6000人,屯扎达坂东南的战略要地——托克逊。吐鲁番盆地,则由从北路逃归的马人得、白彦虎驻守,阿古柏亲自坐镇喀喇沙尔督阵。

 

左宗棠预料:“南路贼势,重在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处。三处得手,则破竹之势可成。”基于这种判断,左宗棠做出如下部署:分兵进攻吐鲁番和达坂城,两处克复之后,再进攻托克逊。

 

1877年春夏之交,清军分三路,由北、东两个方向向吐鲁番地区展开钳形攻势。4月14日,主力刘锦棠部翻越天山,南下达坂,连夜衔枚疾进,速战速决,于4月20日攻克达坂城,全歼守敌。

 

25日,北路军进抵白杨河,刘锦棠分兵两路前进,一路趋吐鲁番,与张曜、徐占彪会师,自己亲率14营直捣托克逊。         

 

此时,托克逊守敌海古拉已弃城逃走,白彦虎从吐鲁番逃到这里,四出劫掠,焚烧村堡,当地人民“泣求大军速援……回众无复疑惧,俱延颈以待官军”。4月26日,清军攻克托克逊城。

 

在刘锦棠部南下达坂的同时,张曜的“嵩武军”,徐占彪的“蜀军”分别以哈密、巴里坤为基地西进。4月21日,“嵩武军”分统孙金彪与徐占彪协作,攻克吐鲁番东面门户——七克腾木,26日直抵吐鲁番城下。北路湘军罗长祜部也赶到,三路合攻,守将马人得投降,吐鲁番全境克复。

 

达坂、吐鲁番之役,是双方主力的一次决战。清军重创了阿古柏的有生力量,打开了通向南疆的大门,造成了破竹之势。众叛亲离的阿古柏惶惶不可终日,在库尔勒服毒自杀(一说为部下所杀)。

 

  三战复南疆,孤悬伊犁

 

阿古柏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发生火并,内部分崩离析。但左宗棠由于“饷源涸竭,转运不继”,遂把第三个战役推迟到秋凉之后。

 

炎夏一过,刘锦棠部32营以托克逊为基地,于8月25日发动秋季攻势。

 

残敌白彦虎决河放水,狼狈逃窜,喀拉沙尔、库尔勒之间均被水淹,清军涉水、搭桥而进,10月17日在库车郊外赶上白彦虎大队,歼敌千余人,然后连克库车、阿克苏、乌什。冒着严寒进克喀什噶尔,并陆续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最后于1878年1月2日收复和阗。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和白彦虎穷途末路,窜出边境,投靠沙俄,南疆残敌基本肃清。

 

在收复新疆的战役中,由进军北路到收复南疆虽历时一年半,实际作战只有八个半月。清军集结总兵力约70000多人,先后投入第一线的兵力达80多营,近40000万人。战事从1876年夏季开始,到1877年底结束,天山南、北两路除伊犁地区外均告克复。1881年又以战备为后盾,通过外交淡判收复了伊犁地区的大部分。

 

  衰年报国 抬棺出征

 

1871年,俄军悍然侵占伊犁后,沙皇政府估计清廷根本无力收复新疆,曾假惺惺地表示:“俟关内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出乎沙俄意料,中国竟连战告捷,除伊犁地区外,新疆沦陷区均告克复。沙皇政府一面指使白彦虎残部骚扰我国边境,一面则在外交上玩弄花招,以攫取更多利益。

 

1878年底,清政府派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去谈判归还伊犁问题。沙皇政府连吓带骗,迫使昏庸的崇厚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基亚条约》,以丧失大片领土和赔款五百万卢布为代价“收回”了九座空城。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哗然。左宗棠也极为愤慨,痛斥崇厚卖国。迫于舆论,清政府遂将崇厚治罪,判为“斩监候”,改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前往圣彼得堡谈判,同时命左宗棠统筹兵事,做打仗准备。

 

1880年4月,左宗棠开始部署军队,准备以刘锦棠步骑万人出乌什,张曜所部7000人从阿克苏分两路直取伊犁,金顺所部万余人扼守晶河,备俄军东犯乌鲁木齐。他表示:“衰年报国,心力交瘁,亦复何暇顾及。”5月底,左宗棠以69岁的高龄,带病的身躯,冒着盛夏的酷热舆榇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

 

6月15日,左宗棠进抵哈密,命令各军戒备。沙皇政府一面增兵伊犁,一面调遣军舰东来,虚张声势。清政府在讹诈之下准备妥协,急调左宗棠回京,以避免冲突。

 

由于清政府的怯懦和短视,左宗棠收复伊犁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在左宗棠积极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却有了进展。对左宗棠被召回一事,沙俄并不明白底细,误认为中国有“动兵之意”。如果真的对华作战,沙俄是力不从心的。刚刚结束了俄土战争,俄国财政已经涸竭,不得不后退一步。

 

1881年2月21日,即左宗棠到达北京的前三天,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归还《崇约》划走的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但仍占有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此外,放弃了俄货由嘉峪关运进内地的要求,但赔款却由五百万卢布增至九百万卢布。这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但与《崇约》相比,总算收回了一些权益。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一件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摧毁了窃踞新疆达13年之久的阿古柏反动政权,打击了英国在新疆的扩张阴谋,并使俄国鲸吞新疆的美梦成为泡影。收复新疆的胜利,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力量,也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摘自凤凰网转载《清史研究集》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