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儿童医院,患者的等候时间常常达到七八个小时,要看专家号往往得凌晨三四点起来排队。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高峰时段已经达到9000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研所)也达到6000人,接近饱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三甲综合医院,已经取消了儿科病床。
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儿科医院、多一点儿科医生呢?
儿科不赚钱
在采访中,不少医务工作人员反映,儿科不仅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而且儿科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儿科成为所有科室中最不赚钱的科室。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来源有三,即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出售利润和政府财政补助。药品收入是公立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几乎与医疗服务收入相等。2007年,所有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高达2000多亿元。
儿研所副所长王天有说,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主要的病人都集中在门诊上,检查手段很少。成人的检测项目有CT、核磁,动辄上千元,但是儿科的检测往往是雾化吸入、微量元素检测等,一项往往只有几百元。儿科查血量只占门诊量10%%,照胸片数量是门诊量3%%左右。"医院只能保本经营。"
"以药养医"的政策环境以及儿科用药剂量少,检测项目少等特点使儿科成为最不赚钱的科室。
儿科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
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儿科医院、多一点儿科医生呢?这不断是搅扰很多家长的怀疑。"实在有的时候看看医生是挺辛劳的,连续一个上午看上百个号。5分钟一个病人能保证质量吗?要是能再多点儿科医院、儿科医生,他们也没那么累。"
固然家长有着如斯良好的愿望,可现实是儿科医生的数目颇有"王大两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势头。一位在儿科工作了5年多的医生告知记者:"不够用,如果说10个成人有2个医生的话,基本上是8个儿童才有0.5个医生。你看,偌大的南京市,也就4家专科儿童医院,可要招待来自其他城市的病人。实的是不堪重负!而且,分明感到身边的同事在轮番减少。
儿科收入少,儿科医生的工资在整个医院人员的收入中处于下等。而且儿科医生工作忙、风险大、待遇不高,一些儿科医生转向了放射科、内科等科室,人才出现了流失,人才队伍断层。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科医生可以说是青黄不接。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研究生选择儿科方向的就很少,还有一大批人毕业后又转到其他专业中去了。更何况,从2000年开始,各大医科大学院系调整,大多数医学院的儿科专业就此消失,更失去了培养儿科医生的土壤。"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