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转贴公社】 北京大学教授被骗为啥不报案?

为宣传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项目,北京大学教授张力(化名)轻信北京永德顺科技发展中心能帮忙刊登文章的谎言,将2万元宣传费打了水漂。昨天,该骗子公司的9人团伙因涉嫌诈骗罪在海淀法院出庭受审。(8月5日《京华时报》)

这年头,骗子不稀奇,教授被骗也不稀奇,稀奇的是,教授被骗居然不报案。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但效果却很好。之所以这么说,一是骗子很小儿科,冒充《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的工作人员,使用假名,谎称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做宣传。二是被骗者都是高知阶层,大学教授。其背后是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高等学府。更严重的是,被骗者大多选择不报案。如果不是该团伙中某人的老乡因罪入狱,为立功而举报,那么,该骗子公司与大学教授们之间这种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游戏还会持续下去。

说起来教授也可怜,忙啊,忙什么呢?正如崔永元在他的口述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看片会上接受柴静采访时所言:教授们都在评职称。柴静的意思是,崔永元所从事的口述历史工作应该由社科院、研究所来干。而崔永元的意思是,教授们评完职称也许会想起来干,不着急,谁想起来谁干。

崔永元错了。教授们评完职称也想不起来干,因为职称是评了,但是课题、项目、精品课程诸如此类的,还得干,不干也行,这些项目背后的经济利益,比如政府拨款、学校奖励,也要看有没有戏。没戏,手下的学生也要跟着受穷。为什么学生称导师为老板?关键原因可能就在此。教授都成了老板,还能干什么呢?

发论文要花钱,申报项目要花钱。当然,所有的花钱,都是前期投资。后期,职称拿到手了,项目批下来了,工资、奖金、政府拨款一窝蜂的也就都来了。剩下的事,就是如何花钱了。特别是政府拨款那项,低者几万、高者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导致有些教授净忙着找各色发票对冲了。如此情形之下,被骗个千把元、万把元,根本不值得报案。

不值得背后,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身为教授,礼义廉耻的规矩还是知道的,遭遇这种骗子,咋好意思报案去?比如北大被骗教授张力,之所以掏2万元在《中国教育报》上做宣传,原因是他们单位订了《中国教育报》,敢情所谓的宣传,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或者说,就是给单位领导看的。

教授本是社会的良心。第一,他们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水平;第二,他们需要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参与公共事务,奉献常识,启蒙大众。第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大量的知识分子在为头顶上悬着的职称、项目而奋斗。职称分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们要一级一级的往上爬;项目分级,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他们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要命的是,这一切,与他们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无关,甚至与他们的专业水平也无关,只跟已变味的论文、项目甚至行政级别、人脉资源等有关。这也就难怪骗子会打他们的主意,而且一打一个准了。一句话,大家都是骗,各取所需罢了。


(作者为大学教授、评论人)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