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转贴公社】 华为公开信:美国国家安全担忧没有根据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Sent to you by Ruan YiFeng via Google Reader:

 
 


为技术有限公司认为,所谓它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说法是无根据的猜疑。不满于这种猜疑,华为邀请美国有关部门对它展开正式调查。

相关报导
在一封周五放在公司网站上的公开信中,华为副董事长胡厚�(Ken Hu)承诺,华为将“愿意遵照美国政府在安全方面的任何要求,开放给美国的权威机构进行调查,我们将坦诚的给以配合”。发表这封公开信之前,华为多年来企图在美国市场立足,但屡遭挫折。

公开信试图详细解说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任正非是怎样一个人。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很少公开露面。公开信说,他生长于贵州省“边远山区”的一个县城,曾经在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服役九年,之后在1987年以2.1万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

挑战华盛顿数天之前,华为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的反对,放弃为其200万美元收购3Leaf Systems部分资产的小规模交易申请美国政府批准。华为去年未审计营收为28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爱立信(Telefon AB L.M. Ericsson)的世界第二大电信设备生产商。华为说,去年因华盛顿的顾虑,公司未能入围无线运营商Sprint Nextel Corp.一份数十亿美元合同的竞标。

Reuters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Ken Hu)说,所谓华为和中国军方有关联,以及华为享受中国政府的财务支持是“不真实的传闻”。
因华为收购3Leaf遭遇的挫折,中国商务部曾批评美国说,偏见和保护主义阻碍了华为的一次“正常商业活动”。

美国财政部一位发言人周四说,我们强烈支持美国这个历史悠久的两党委员会欢迎符合国家安全的外来投资,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外来投资给美国人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包括数百万个高薪工作岗位。

周五的英文公开信长度大约2,000词,是华为针对它与中国政府及军方有关联的说法做出的最高级别公开回应。华为总部位于深圳。

美国针对华为的各种行动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在欧洲,华为已经赢得数家公司的合同,包括英国电信(BT Group PLC),以及Tele2 AB与Telenor ASA组建的瑞典合资公司Net4Mobility。2009年,华为拿到为加拿大贝尔(Bell Canada)修建一个移动网络的主要合同,这个网络与温哥华冬奥会有关。

胡厚�在信中详细介绍了华为享受的税收减免政策和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支持,以及华为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买方信贷协议的具体情况,并称这些行为符合国际标准。另外,信中还说所谓华为和中国军方有关联,以及华为享受中国政府的财务支持是“不真实的传闻”,“对华为的商业活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咨询公司BDA中国(BDA China Ltd)的董事长克拉克(Duncan Clark)说,令人惊讶的是,华为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但在美国却没有开拓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业务。在克拉克看来,华为面临的困难在于美国电信业的保护主义本质。他还举出了2006年法国阿尔卡特(Alcatel SA)和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 Inc.)合并时面临美国监管机构冗长审查的例子。

克拉克说,美国有关机构应说出实情,告诉大家他们掌握的针对华为的证据。如果在有关机构看来华为与中国军方有密切联系,那么我们都有必要知道这一点,并且有关机构应该向大家通报相关证据,包括向那些大量购买华为设备的美国盟国。

总部位于北京的营销战略公司沃尔夫亚洲集团(Wolf Group Asia)的首席执行长沃尔夫(David Wolf)说,如果想要说服美国监管机构支持自己,那么华为还要更加努力才行。问题不是出在设备上,而是公司本身。同中国许多其它企业一样,华为的透明度还是没有达到美国期望的标准,所以自然会有怀疑。仅仅郑重声明公司和中国军方没有联系还不够。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拥有华为1.42%的股权,公开信中写道,有着在军队服役经历的CEO,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信中还概述了华为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说华为在美国雇用了1,000名员工,去年从美国公司购买了价值高达61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

这封信还赞扬了美国的价值观,甚至引用了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名言:品格像是一棵树,名誉就像是树的影子。并说多年来,这些误解和传言如同华为的影子一样。

最后信中写道:我们一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全面的公开调查华为,产生明确的结论,无论这个结果最终是否有利于华为。

华为在过去曾试图减缓各方对于其和中国政府之间存在联系的担忧,但最终都无功而返。这些努力包括主动提出让第三方审核员评估华为设备的安全风险。

Loretta Chao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