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转贴公社】 新华医院因患者钱不够单方停药两天造成家属伤人

  上海"医闹伤人"真相

  "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钱不够⋯⋯所以你觉得,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事?"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 | 上海报道

  2011年1月31日,农历新年到来前两天,上海市新华医院发生一起突发事件。根据第二天上海市卫生局公开的新闻口径,这是一起"极为恶劣的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事件"。

  新闻迅速见诸各大媒体,根据这些稿件的描述,当日早晨8点,死亡患者家属就在新华医院急诊楼及门口设灵堂、拉横幅,医院报警后,"110"劝说无果。而"更为严重和触目惊心的是":

  "当天上午10:30,患者刘永华家属约20人,直接冲入该院心胸外科病区,踢开心胸外科主任办公室的门,发现室内无人,转而攻击隔壁办公室的心胸外科副主任,不容分说,凶手连续2刀捅向该医生的左前胸,致其当场重伤倒地,行凶后凶者还将其拖至八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与此同时,当天在该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也被患者家属围殴,有10名医护人员先后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

  然而,根据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办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说法,卫生局对该案件的口径,包括里面涉及的案情、数据,都是在没有跟警方核实的情况下写出,与真实的情况成了"完全两回事"。这篇已经引起上海市主要领导重视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新闻稿件,"无非就是新华医院跟卫生局说了一下,也没有经过核实就发出去了。"之后,公安局新闻办与卫生局相关部门沟通,卫生局已经承认他们的口径出错。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又是怎样?

  医生的"医闹"说法

  "闹事者"当日冲上8楼要找但没能找到的医生、心胸外科主任梅举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导;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的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他的名片背面,罗列着他所擅长的领域:心脏瓣膜手术、房颤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心病手术和介入治疗⋯⋯

  2月2日上午,在新华医院门诊大楼8楼的办公室里,梅举对《瞭望东方周刊》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情经过:

  安徽阜阳籍的患者刘永华因心脏病在新华医院住院,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于1月28日晚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属于"很正常的医疗死亡"。就算被质疑是医疗事故,死者家属也没有走任何投诉、鉴定的程序,没有来跟医院谈赔偿什么的,第二天早上,"莫名其妙"地就开始闹事,设灵堂、拉横幅。

  闹事的有二三十个人,绝大多数是职业的"医闹",家属只有几个,并不是像新闻通稿里说的20个左右都是家属。1月29日、30日闹了两天,31日就出事。出事以后,那些很有经验的职业医闹就全部作鸟兽散跑掉了。

  梅举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是几批人,一批人冲到行政楼,'哗'地把行政楼堵起来,然后另外一批人就到这边来了。他们不高兴就来每个办公室找人,先踢开我的门,我不在,后来又上来一批⋯⋯"

  他说,这些人里面有家属,有"后备军",还有人在那里拍录像。早在第一天他们开始闹的时候,医院便报过警,但是前两天警察还有劝说,后面就在那里看着。因为他们人多,警察也被分散了,"行凶"的时候,警察都在楼下,一些在行政楼那边,一些在一楼大厅。

  梅举告诉本刊记者,医院周围总有"医闹",他们可以在太平间门口等着,一旦有死人,他们就会找上家属,说"这个事情我们帮你去搞",搞到钱之后可以分。而这个行当都有花圈、挽联"一条龙"式的服务。

  他个人猜测,持刀行凶的刘永华之子刘鹏可能"昏了头了",因为不知道他怎么一下会变得这样,所以觉得刘鹏可能是受了职业医闹的"挑拨煽动"。

  他告诉本刊记者,心胸外科副主任丁芳宝被凶手一刀刺中左胸受伤,还在监护室内治疗。另外还有五位医生受伤住院,视恢复情况会陆续出院。这五人里受伤最重的是一位鼻梁骨被打折的医生,其他几位不严重。

  而当日现场一位"伤情严重住院"的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们分成两批人上来,具体多少没数过,十几二十个应该是有的,年轻的男的居多,肯定是有组织的。如果是家属情绪激动比较悲痛的话,不会做出这么有组织性的事情来。他们是外地人,也不会有这么多家属在上海⋯⋯"

  至于当日到底是哪些人打了他,这位年轻医生也说因"场面太混乱"想不起来。虽然行医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在新华医院见识过好几次"医闹"事件,这一次最严重。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医闹问题,现在是没有什么办法。这一次虽然没有出人命,但,"再这样闹下去,迟早是要出人命的。"

  "伤情严重"的医生没在病房内

  与医生的说法有不同的是,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其他患者家属介绍,当日心胸外科病区发生的并不是"一群人不容分说围殴医生"的状况,而是因医患纠纷先吵起来,后双方都动手的"打群架"事件。

  刘永华家属也并不是"无缘无故"地闹——这家人为给老父亲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了医院的治疗费。刘永华之子已经向医生哀求宽限时日,一定还钱的情况下,医院单方面停止治疗,停药两天以后,刘永华不治而亡,因此家属才会怒向医院讨说法。因为医院态度冷漠,而当日出面的副主任医师丁芳宝也没说好听的话,双方才会吵架进而打起来。先是丁医生被围,有家属动刀,他被刺后怒喊"给我打",旁边几位年轻的男医生才围上去打起来,也是"场面很混乱"。

  他们说,在"群殴"之前,刘永华之子抱着受伤的丁芳宝冲到8楼窗台前,说:"你们这样对待我们,那我们就一起跳下去!"此情此景跟新闻里说的"行凶后凶者将其拖至8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有些出入。

  同时,他们也对后来新闻里讲的"10位医护人员受伤,6位伤情严重住院"的情况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2月2日从上午10点左右一直到下午5点,本刊记者一直等在新华医院外科楼特需一病区。而尚未办理出院手续的5位"伤情严重"的医生也一直外出没有在病房内。

  这一病区的护士们先是告知,伤员医生们大概是去做检查了,都不在;到傍晚交班的时候,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今天都"不会回来了"。

  本刊记者于是联系新华医院宣传科长罗玲,协调采访受伤医生,被告知,昨天就有记者提出要采访受伤的医生,但医院考虑这些医生不仅身体上受了伤害,心理上也受到了伤害,所以出于保护医生的角度考虑,不方便让他们接受采访。

  接着,特需病区的护士在联系值班院领导之后,向本刊记者转达副院长邵新华"不接待一切媒体"的要求。

  特需病区的护士长则更明确地告诉本刊记者说:"你不用等了,他们也不会接受采访的。"

  而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的其中一位受伤的医生称,院方再度打电话通知了,要求医生在未经宣传部许可的条件下不得接受采访。

  2月3日,本刊记者来到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负责大年初一值班的规财处干部翁泽文在请示该局领导后告诉本刊记者,卫生局这时候不方便接受采访。

  他说:"这个是刑事案件,不是属于公共卫生案件。如果是集体中毒,我们是要处理的。这种事情我们值班不处理。"

  他告诉本刊记者,这件事已经由警方接手,卫生局负责善后的同志也不过是处理些安抚工作。打人伤人,这属于治安问题,不是医疗上的问题,归公安管,因此建议本刊记者去公安部门采访。

  上海公安的三个"明确答复"

  1月31日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对公安质疑的情绪不仅在新华医院许多医护人员之间,也在公众之间蔓延。

  几位医护人员和民众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头两天医院就报警了,警察来了却没能把场面控制住,有警察就守在医院,可还是发生这样的伤人事件?

  另外,为什么事情会演变得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受伤,是不是有"职业医闹"策划和参与?

  最后,为什么通报出来是有20名家属"围殴"无辜医生,但是最后只抓了6个人?

  对于公众的质疑,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办给本刊记者的明确答复是:

  第一, 没有医闹,那些人都是家属。

  第二, 我们警方接到报警之后,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我们在了解情况之后,并没有采取非常激烈的强制措施,是因为我们发现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开始我们起到的作用也只能劝阻、调解。家属不是"无缘无故"地去闹,他们也是老百姓,我们得考虑双方的立场,人性化执法。

  第三, 到底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结果,最简单的,可以去看我们的验伤记录。根本没有像他们说得那样严重。

  公安局新闻办一位警官对本刊记者说:"可能我这话说得不太客气:新华医院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家属会做这么极端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白衣天使的话,别人感谢你都来不及,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家属有他极端的情绪在里面,做这个事情不太理性,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他透露:"平时,医院跟公安关系不错,有没有必要我们公安在这个事情上不作为,有意看你们新华医院的热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知道新华医院有没跟你介绍过,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钱不够⋯⋯所以你觉得,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事?"

  而本刊记者从直接处理该案件的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治安支队获悉,参与闹事的家属也"绝对没有那么多"。

  根据杨浦分局治安支队内保科一直在现场进行调解工作的民警邱勇讲,从头到尾,出现过的家属,包括出面去跟院方谈判的,最多不超过十二三个。

  而根据新华医院门口的监控录像,以及讯问笔录等证据,家属中参与闹事的,就只有6个人。这6个人,有两个是死者的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弟弟,一个外甥,一个妹妹。其中儿子刘鹏被刑拘,余下5人,3人被行政拘留,2人被警告。

  警方眼中的"弱势群体"

  该案件的办案民警,杨浦分局治安支队治安管理行动中队的高俊在与本刊记者谈到案情时,三次用"弱势群体"来形容被他所审讯的刘永华家属。

  他告诉本刊记者,死者的次子刘明是在阜阳开一家小餐馆的。老父亲有时候也在那里帮他们端端盘子洗洗碗。但这次为了给父亲看这个病,老家的房子该卖的都卖掉了,大概已经花进去30多万,一家人可谓是倾家荡产。

  被刑拘的那个儿子刘鹏,从在安徽住院的时候,就天天陪着父亲,先是请新华医院的梅举医生到安徽去给他父亲做手术,没做好,又到新华医院来继续住院,继续动手术。刘鹏也是天天陪着,可是到最后,连病危通知书都没收到一张,最后一面也没见着,父亲就走了。

  "作为我们来说,我们也能体谅他们当时的心情,父亲刚刚走,一时受不了。作为他们来说呢,不一定能理解这件事是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包括法律渠道来解决的。案件审理好以后,我们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也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但只懂父亲没了。我们跟他们说:你们跟医院比起来,你们是弱势群体。你们要知道怎么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应该怎样走正常的程序去解决问题。他们就哭,就说不知道怎么保护,只知道出于'孝心'⋯⋯"

  据这些家属所说,他们只是想为父亲讨要一个说法,但是院方不接待,找主治医生,也找不着。

  1月31日上午10点半左右,他们先是上去4个人找医生,后来吵起来,这时候又有2个人上去,发生捅人事件后,他们也没有逃跑,而是跑到控江路上,把马路堵了。两个人拉横幅,两个人堵马路,一个儿子抱着遗像跪在马路上,另外一个女儿腿受伤了,跪也跪不下去。

  "这些都有监控录像的。"高俊说,"在你最绝望的时候还没人理你的话,那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我们教育过他们,心情可以理解,但处事方式有问题。我们办案也是依据事实,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他成年人应该承担应负的责任。治安这块,也都处理完毕了。刑事那一块,必定也会有个说法。"

  "摄像头坏了"吗

  治安支队治安管理行动中队的队长陈泓告诉本刊记者,当日在江浦路派出所开会的时候,警方要求院方提供事发医院内的监控录像资料,但是院方却说没有了,"摄像头坏了",最终没能提供。他们说,如果当时的监控录像有的话,事情就简单了。没有的话,就只能凭嘴说,说也说不清楚。

  "当时场面很混乱,谁打谁都搞不清楚。做笔录的时候,家属方也有受伤的。问他,谁打他,他也搞不清楚。"

  陈泓对本刊记者说:"一开始报警,我们警察去并不是抓人的,而是作为医患双方纠纷的调解方。"

  他告诉本刊记者,这种事情很常见,就他所接触到的案例,医患纠纷,患者家属去闹是很常见的事,但发展到伤人的事件并不多。在他值班的时候,经手过新华医院的同类事件有好几次。但是,"都是家属,都不涉及医闹,人也不多"。

  对于职业医闹,他相信可能有这样的群体,但是他自己没有碰到过。

  一位处理过多次医患纠纷的派出所民警告诉本刊记者,现在缺乏独立的仲裁机构,医患纠纷是医院和患者的矛盾,但仲裁方是卫生局,鉴定专家都是一个系统的人,都是他们说了算。没有独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这相当于爸爸管儿子,很难确保公正。

  所以许多患者只有通过摆花圈、堵大门等手段来与医院抗争。职业的"医闹"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公立医院改革阻力不是来自外部

  拿什么应对这场"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期中考试"?目前试点城市的改革动力和改革信心均不足,中期评估恐不容乐观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上海、成都、马鞍山报道

  作为医改难点、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处重要的时间节点。

  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试点层面上或者说纸上谈兵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茂东说。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的医改工作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2011年是新一轮医改前3年安排的完成之年。公立医院占据绝大多数医疗资源,它的改革推进程度,决定新医改成败。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应询时说,16个国家联系的试点城市,以及各省市确定的31个试点城市在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上,"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经产生了一些经验。"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各相关部门的表述并不一致乐观。

  就在2010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医改工作报告中坦言,"虽有进展,但距离社会各界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

  目前,距2010年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已有一年。公立医院试点改革进展究竟如何?本刊记者走访若干试点城市进行了调查。

  基层不叫好

  "我感觉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并不明显,与医改方案及配套文件设定的改革目标相比,差距明显。"1月底,安徽省马鞍山市公立医院集团总院长何少锋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欲言又止:"有时甚至感觉改革已经出现偏离,渐行渐远。"

  "改革的顶层设计还不够,改革缺少其他方面的支撑,步子更不敢迈大。"何少锋如此分析自己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顶层设计"是什么?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10年第24期《求是》杂志中撰文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顶层设计即是《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

  马晓伟认为,该顶层设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既坚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主导地位,也给各地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但在试点城市,感觉无所适从的并不鲜见。2010年4月,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城市工作会议在镇江召开。会议通报的16个试点城市进展情况显示,只有镇江、芜湖和鞍山3个城市启动了试点工作,宝鸡、七台河、深圳等城市对改革资金需求进行了前期测算,研究落实试点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

  "有的地方,不管是院长还是政府部门,公立医院改革是什么回事都不知道,因此对如何制定本地区的试点方案一头雾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一篇博客透露,"开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大部分试点城市的进度和我们差不多,大多没有实质性进展,这让我的压力小了很多。"

  卫生部随后发布的信息也表明,试点城市的改革动力和改革信心均不容乐观。有些地区、部门和医务人员对推进此项改革还在畏难观望。比如,担心改革会明显增加财政支出,担心工作压力太大、部门协调太难,医务人员担心医学技术发展受影响和个人待遇降低等情况。

  顾虑重重,是基层试点单位的普遍情绪。

  2010年下半年,卫生部网站上隔三差五地便发布一条部领导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调研的信息:陈竺视察⋯⋯张茂视察北京、上海,马晓伟视察⋯⋯

  在2010年11月、12月举行的多次公开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等经常以开展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开展大医院和基层医院间对口协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来支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的观点。

  然而有人认为,即便目前在缓解"看病难"方面取得一点成果,但对解决"看病贵"问题几乎没有作用,归根结底,公立医院仍然受困在补偿机制。

  在镇江会议上,马晓伟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必要的花钱也是为了买机制、建机制。"

  必须直面群众的关切

  对下一步的工作,"的的确确要更多地回答群众直接的关切"。2010年12月24日上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时表示:"一定要在重大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突破。"

  前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单项改革诸多,一般选择的是操作相对容易、见效快、受环境制约因素小的任务进行推进。

  马晓伟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中曾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近一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做过较细致介绍。在"完善服务体系"领域,试点城市在完善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方面出现组建医疗集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等尝试。

  但是,公立医院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相对集中在"完善服务体系"这一领域,而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内部管理"两大领域,改革相对较小、较少。

  在体制问题上,试点城市内部已然出现争议声。

  比如在医院管理方面,出现成立医院管理局,公立医疗集团等4种形式,其中部分形式在试点之前就已经在上海、无锡等地出现,且一些城市的具体做法在是否践行"管办分开"问题上也一直存在争议。

  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则是政府多部门协作才有取得突破的可能。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湛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公立医院能做的我们都在做,比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旦涉及补偿机制、监管机制改革等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医院都没法做,因为超出医院能力范围。"

  有时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阻力。如云南省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启动了药房托管试点。"效果非常好,政府没有投一分钱,药品让利给群众7%,医院的药品收入没有损失。"云南省卫生厅厅长陈觉民说:"最终没有推广开来,
阻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内部。"

  即便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绩效也非易事。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说,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要逐步走向岗位绩效管理,但"由于基础薄弱,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同时,绩效管理又需要清晰的岗位梳理、准确的岗位评价和强大的信息化等关键支撑"。

  此外,目前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改革的条件尚有欠缺,绝大多数医院院长都是医疗专家型院长,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教育。一项对全国21个省市的调查表明,96%
的医院管理人员都认为需要相关培训,却仅有28% 的医院管理者接受过短期的专业岗位培训。

  2010年12月中旬,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医改政策建议》中认为,训练高素质的医院管理骨干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医改现实尤为重要,然而"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同时需要有政策支持,进而确保医院管理工作能够吸引具备必要技能、才能和经验的人才"。

  由于体制机制创新、医院内部管理两大领域改革创新不明显,与此同时公众又热切期盼公立医院改革,也就令人产生改革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甚至离目标渐行渐远的印象。

  "就目前来看,单一方面的改革已经很难持续,必须要有综合配套措施的改革。"陈竺说。

  拿什么迎接"期中考试"

  在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在2011年年初国家将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医改三年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有卫生界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由于医改年度是从4月1日开始的,因此医改的中期评估可能要到今年4月份才开始,评估报告最终公布的时间则更不好预计。"

  由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承担的"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若干重大问题跟踪研究"项目也已经于1月份开题。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课题组将在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部分省级试点城市选取几十家公立医院作为调查样本,对改革试点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今年3月下旬将正式启动调研。

  拿什么应对这场"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期中考试"?如果按照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中期评估恐将不容乐观。医改相关责任部门也开始紧张起来。

  马晓伟曾表示,近期拟重点推进七项工作: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医院收费方式,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改善医院管理和服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多元化办医争议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是《指导意见》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九项任务之一,近期在一些城市取得一定突破。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中,昆明对多元化办医体制的改革探索最多,步子也最大。

  云南省卫生厅厅长陈觉民介绍说,云南省采取8种方式兴办医院,大力发展民办医院,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共有民营医疗机构7362个,占全省医疗机构数的79.4%,民营医疗机构床位2万余张,占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17.6%。

  据悉,北京市也已经启动社会资本办医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金办医政策也将出台。政策将引导民营医院打造高端服务平台,逐渐减少公立医院目前特需服务所占的比例。

  本刊记者了解到,除内地民营资本以外,台资、港资都对在内地举办医疗机构兴趣渐浓,随着改革深入这部分社会资金或将迅速进入。此外,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医疗发达国家的资本也一直对在中国办医饶有兴趣。

  虽然推行多元化办医被写入医改文件,但是对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从而形成竞争机制"的想法,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湛给予批判:"从根本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医疗行业是应该没有竞争只有合作的,医疗不具有竞争性,因为老百姓没有能力判断哪个医疗产品更具性价比。只有提供服务方相互合作,形成分级医疗模式,才能增强供应链的服务效率。"

  "我们总是拿美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中国比,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放开市场发展非营利性医院,这是根本性的误导。"杨湛说,"美国等西方法治国家,资产一旦投入非营利性机构就变成社会资产进行管理,而我国往往出现挂着非营利性幌子却想尽办法谋取私利。比如,民营资本投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时候,他可能会寻求卖设备、卖药品给你。资本是一只潜藏的老虎,一旦醒过来是要吃人的。所以一定要保持公立医疗机构和真正的非营利性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体系。"■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