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今年以来其身价一路飙升,在中秋、国庆期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畸形的高价格,直接导致了囤货、炒作、造假等虫草市场的乱象,而"虫草热"导致的高原生态危机更令人忧虑。
虫草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恶性循环
冬虫夏草是一种体内有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冬季潜伏土中,到了春夏之交,真菌从虫体顶部长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故有"冬季为虫、夏季成草"之说。我国虫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核心产区是西藏那曲、昌都和青海玉树、果洛。
西藏农牧厅提供数据显示,今年西藏各虫草产地均不同程度减产,其中昌都产量仅为去年50%左右,那曲虫草减产两成左右。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站长蔡佩云说:"今年无疑是虫草'欠年'。青海玉树、果洛等主产区虫草产量比去年下降30%到40%。"
专家研判认为,今年全国虫草总产量不足100吨,是近年产量最少的一年。中科院专家对青藏高原虫草研究基地观察表明,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采集强度过大,与30年前相比,我国虫草资源量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其中12个样地虫草平均产量只有过去的9.94%,部分样地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2%。
今年5月至6月,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沁源新村45岁的藏族牧民给巴缴纳7000元草山费到大武草原挖虫草,最后一算账,不赚不赔;而妻子吉什吉上缴7000元草山费到达日县挖虫草,辛苦一个多月,只挖了150根,一根卖25元,共卖了3700元,如此赔了3300元。"我村300多户都是三江源生态移民,草山退牧了,牛羊卖掉了,就靠挖虫草过日子。今年虫草不好,三四成村民赔本了,各赔4000至6000元不等。"给巴说。
身价十年涨10倍 虫草造假渐成风
在全国最大的虫草交易市场――西宁勤奋巷虫草市场,45岁的回族虫草商人马生科说,在青、藏等虫草主产区,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目前每500克数量为900条左右的虫草,价格达11万至12万元;即使是每500克2200至2300条等级较低的虫草,平均售价也需五六万元。总的来看,现在各种规格虫草价格比去年上涨1万元,比2010年涨了2万到3万元,是2003年的10倍左右。
"虫草如今不仅成为商家的'摇钱树',还是投机者的'敲门砖'。一些人通过囤货、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虫草市场乱象丛生。"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孙发平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增加虫草重量,一些经销商轻则掺水,重则添加铁丝、金属粉,更有甚者直接对虫草注水银。在最近的拉萨市场上,还发现用面粉制成的假虫草。此外,在虫草涨价过程中,"打白条"交易成为经常现象,一旦发生坏账,上游资金链面临断裂之虞。
西藏冬虫夏草协会秘书长张彦丽认为,随着今年产量大幅下滑,虫草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虫草价格"泡沫"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虫草价格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规范和整顿力度,对制假贩假、囤积居奇、肆意炒作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虫草市场健康发展。
"虫草热"导致高原生态危机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级",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人工培育虫草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这样的区域大肆采集虫草,对高寒草甸、江河源头的破坏显而易见,而且很难有效恢复,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大荣说,每年5月到7月,青藏高原虫草主产区会迎来"挖草大军",每挖一根草,就得掘地8至12厘米深,刨出约30平方厘米土壤,留下坑洞。无数坑洞周围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不断退化、沙化,可能延伸扩展至整片高原草甸。据测算,每年挖取虫草破坏草地约135万平方米,再加上被践踏、车碾的面积,破坏草原在200万至350万平方米。
近几年,青、藏、甘等省区采取"外禁内限"措施规范采挖行为,取得一定效果,但"包山行为"开始凸显出来。李玉玲说,2008年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被包给甘肃人采挖虫草,2011年这一行为蔓延到果洛州,今年更延伸至玉树地区。受经济利益驱使,个别老板承包草山后,不控制采挖人数、管理无序,对植被破坏很大。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研究室主任李晖认为,当前所面临的虫草问题靠一招一式很难解决,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弊端,统筹兼顾,制定和完善制度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改善采挖方法,缩小采挖范围,及时复原草皮。选择一定产区建立虫草自然保护区,尽快实行"休牧"制度。此外,还应加大科研力度,探索建立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机制,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