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购入巨亏资产之谜
根据铁新水泥2010年9月末的审计报告,所有者权益金额为2.12亿元,则95%的股权账面价值为2.01亿元,而亚泰集团却付出了合计5.15亿元的现金,溢价率高达156.22%。然而溢价率如此之高的股权资产,其盈利能力令人咋舌:2009年净利润为-496.59万元,2010年前3季度巨亏5422.28万元,即便是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2008年,铁新水泥的净利润也不过1737.7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不足7%。
同时,铁新水泥的财务状况也绝非"皇帝的女儿不愁嫁",2010年9月末账面上货币资金仅有300余万元,自有财务资源几近枯竭,资产负债率为83.57%,已经失去了对外举债能力,下一步势在必行的资金融通只能通过股东的再"掏腰包"。此时亚泰集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岂不是自找麻烦?
铁新水泥经营之谜
一,毛利率之疑。根据铁新水泥2010年前3季度的经营数据,营业收入4.33亿元,相比上年度变化不大,营业成本4.24亿元,毛利率为2.08%。而2009年毛利率则为12.75%,毛利率的骤然下降是造成该公司前3季度高达5000万元亏损的主要因素。然而奇怪的是,根据亚泰集团半年报的分析,2010年上半年水泥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水平为25.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1个百分点。同属于水泥制造行业的两家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动方向和幅度为何会如此之大呢?
二,压货之疑。铁新水泥财务报告显示,三季度末库存商品3079万元,而2009年末库存商品余额仅为839万元,那么该公司是否出现了产品积压的情况呢?事实上,2010年建材类商品市场总体呈现销量和价格的双上涨局面,这一点不仅可以从其他水泥生产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得到印证,即便是铁新水泥账面上,应收账款也由年初的9720万元下降到9月末的6818万元。
通常来说,销售不畅应体现为销售难度加大的应收账款增加现象,以及商品积压导致的库存商品余额增加,但是铁新水泥在库存商品余额增加的同时,9月末预收账款余额却有6486万元,这意味铁新水泥在仓库中保留着价值3000多万元的成品,在客户已经预付了6000多万元货款的时候,却不予发货,也不予以确认收入。
综合上面的分析,铁新水泥很可能通过刻意压低销售价格、控制销售确认节奏等手段,实现隐藏利润的目的,但是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亚泰集团在为谁"做嫁衣"
亚泰集团曾于2009年末推出了一份长期激励方案,从2009年到2013年这5年中,当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时,便可以针对高管提取3000万元激励基金,同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时,还将按照一定比率提取超额激励基金。此时亚泰集团购入铁新水泥95%的股权,将带来高达5422.28×95%=5151.17万元的合并损失,导致亚泰集团更加无法达成长期激励所设定的实施条件,看上去很"傻"的行为背后,实则潜藏着更加深远的目的。
亚泰集团2010年前3季度共实现净利润4.12亿元,而要达到10%净资产收益的长期激励必要条件,则需要全年的净利润水平不低于7.21亿元,意味着在第四季度实现3.09亿元净利润,这是相当难的。但是如果通过收购巨亏中的铁新水泥压低2010年利润,放弃2010年的3000万元激励基金,则能够给2011年的激励基金提供充足保障――2011年释放铁新水泥隐藏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相对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当净利润增长率大于50%时,超额激励基金将按照净利润增加额的9%提取,那么意味着只要亚泰集团2011年净利润相比2010年增长50%以上,且增加额超过3.33亿元,那么亚泰集团高管所能够获得的超额激励基金就足以弥补2010年的"损失",亚泰集团高管的"长期战略眼光"实在令人叹服。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