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转贴公社】 北京死亡地下室

  北京城的地下空间里大约生活着100万左右的人口。在这场暴雨中,地势低洼的地下室普遍进水受灾。33岁的山东女子王静,成为目前已知的两名地下室罹难者之一。

  今年33岁的王静家中姐弟四人,她排行老二。除了大姐留在老家山东高唐县,其余三姐弟均在北京打工。21岁的四弟王长兴在中关村做电脑维修,今年初搬过来跟王静同住。

  王静和弟弟的住所,位于丰台区五里店南里小区16号楼地下一层003室。这是一处带窗户的半地下室,从窗户往外看,一层的地面几乎与视线平行。王静在这里已经住了六年,直到7月21日下午涌入的雨水将她淹没。

  被困

  当天下午5点多,王静像往常一样从工作的影印公司下班,在路上给周末放假在家的弟弟王长兴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晚餐想吃什么。简短商量了一下,姐弟俩决定从小吃店买点食物随便对付一顿。

  待王静到家时,家里已经进水,水面淹没了脚踝。

  据附近的住户事后介绍,因为小区排水不畅,这里几乎每逢暴雨,地下室都会漫水,屋里的下水道和卫生间则倒灌污水。正因为如此,王静对于屋内进水并没有太惊讶,只是赶忙和邻居们一样,与弟弟一起往外舀水。

  到了晚上7点多,水势越来越大,舀水已根本无济于事,水开始漫过了小腿。

  王长兴对姐姐说,"咱们也别舀了,舀不竭,赶紧出去吧,你看邻居都往外走了,先别管东西。"

  王静答应了。姐弟二人退回到屋里,顺手关上了房门,几乎是瞬间的功夫,水漫过了膝盖。王长兴问姐姐,以前最高淹到过哪儿,王静往腰部比划了一下。说话间,门的另一头――窗户开始往里灌水,"跟小瀑布似的!"王长兴说。

  在北京的许多老旧小区,这种有窗户的"半地下室"十分常见,房间的窗户一般有一半或更多在地面以下,也就是说,当窗外的地面开始积水时,水便会从窗户灌进屋里。

  姐弟两人边说话边准备出门,当弟弟去开门,却发现门已经无法推开,王静帮忙,还是没用。这时,住在001号房的邻居发现姐弟二人被困在屋里,找来另一位邻居一起在外面拉,四人合力之下,房门仍然纹丝不动。大雨三天过后,再到现场时,仍能看到地下室的多扇铁门都已经凹陷,可见当时的水压之强。

  从进门到出门,不到两分钟,便已决定了王静的生死。

  屋里的姐弟俩试图用手机求救,但不知是电话湿了还是没有信号,没有打通。这时,屋里的电也断了,只有楼道的灯是亮着的。

  此时是晚上8点多钟,屋里的水已经漫过了王静的脖子。邻居无奈之下,只好跑出去找更多人帮忙,但没想到,他们出去以后就没法再回来:水不断涌向地下室,没人能再靠近一步。

  丧生

  水位继续上涨,王静本能地高喊救命。直到屋里的水超过了门的高度,弟弟才用力蹬开了门。

  这时,姐弟俩靠手拽脚蹬还可以勉强露出头呼吸,但是从出门到楼道,需要憋一口气从水里潜过去,再从楼道右拐就是楼梯,然后扶着栏杆走到地面上。

  可是两人都不会游泳。弟弟对王静说:"咱们试试出去吧,只要憋一口气从水里过了门就能到楼道。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你走不动了我推你一把。"

  王静听从弟弟的建议,扶着门往外走。弟弟几乎同时也往门外走,但瞬间被电了回来,浑身发麻,回过神来时,姐姐已经不见了。王长兴事后推测,姐姐可能是先触电,后落入水中溺死的。

  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王长兴泡在"又冷又臭"的水里,用手拽住门上的栏杆,几乎蹲在门上,头靠着墙,努力伸长脖子喘气。到最后,水和天花板之间只剩下10厘米的缝隙,王长兴回忆道:"我冻得脚都抽筋了,几乎不能呼吸。"

  此时,居委会主任李赢、物业公司的人已经接到警报赶到16号楼,并打了110、120等多个急救电话。

  到晚上10点多时,五里店消防中队官兵终于赶到,并开始紧急抽水。

  起先,王长兴并没有发现水位在缓慢下降,只是突然发现呼吸畅通了许多,眼前还能看到有手电筒的光亮。听到外面的人喊"有人吗",正要答应时,他看到门外电表的灯还亮着,急忙喊"有电,别进来"。

  等到物业关掉总闸时,已是凌晨一点半,消防队员才进入屋内,救出了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王长兴。在经过楼道的时候,王长兴看到地上躺了个人,"鞋是姐姐的鞋,衣服是姐姐的衣服,但是脸被遮住了。"

  王静的丈夫腾长峰在京西电子商场做物业管理员,当天在单位加班抗洪,很晚才接到朋友的通知,说妻子出事了,等他赶回家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这时,他所能做的就是辨认妻子的尸体。此后,王静遗体当夜被送走,接受法医鉴定。

  五里店南里小区是一个老社区,居民以1989年广安门的拆迁安置户为主。小区一共37栋楼,居住用房有29栋。在这个小区的地下室里,共住了约450户人家,1035个人,其中90%和王静一样,是外地来的打工者。这些地下室都没有产权证,好几户居民都说,他们是从物业公司那里租来的。

  地下室遇到暴雨就会进水,但是小区的物业公司只有不足四台抽水泵,一旦遇到暴雨总是捉襟见肘。

  朝阳区一位长期做地下室出租生意的经营者说,他管理四五栋楼的地下室,每栋楼必须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一个水泵每小时可以抽16立方米的水,所以这次暴雨虽大,但因为及时抽水,他经营的地下室并没有出现严重损失。"淹死人,说白了还是管理不善。"

  其实,在7月19日时,居委会在各楼道就张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主汛期房屋安全度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房屋进行排查。但是一位居民说,"看了也就看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租户

  除了王静他们租住的普通地下室,北京还有大量的地下人防工程,也住着人。

  北京市民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次暴雨一共导致全市278处人防工程受灾,其中便有不少有人租住。

  根据官方公布的情况,此次洪灾中,地下人防工程中唯一一起死亡案例,是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4岁的山东人王荣昌,他在返回地下室用水泵抽水时,意外触电丧生。

  虽然没有出现伤亡,但是对于广渠门附近本家润园小区的近百位地下室租户来说,洪灾就是一场梦魇。洪水过后的五天里,无家可归的租户冒雨露宿在小区的广场,躺在湿漉漉的棉被上,旁边杂乱地扔着从地下室抢救出来的锅碗和衣物。吃饭就买点面包或者方便面,就着冷水啃。

  这里位于北京二环内,与这次洪灾中致丁志健溺亡的积水点广渠门桥,相距只有数百米之遥。

  灾难集中在临街的15号楼,这栋楼地下室的地下一层是能够容纳100多户商家的东花市南里市场,地下二层则是人防工程,被物业承包给了几家房东,物业一年收取20万元左右的管理费。房东则将人防工程分割成五六平方米至十几平方米不等的150个房间,再转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许多这样的人防工程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出租,有的甚至被层层转包,转手好几次,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地下经济链条。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的地下室皆处于废置状态,很多被废水浸泡,甚至变为垃圾场,安全成为难题。此后,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北京市鼓励社会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北京市民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1年12月时,大约有15万人租住在北京地下人防工程中。而市住建委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另有1.7万套普通地下室中,居住着近80万人。这意味着,北京的地下空间大约住了1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租户说本家润园15号楼地下室住有三四百人,而物业表示只有一二百人。

  灾难是突如其来的,河北来的租户安春雷回忆,21日晚9点左右,地下室开始进水,一开始是地下一层有水顺着电缆渗下来。接着,楼道里开始往里灌水。

  泰宇物业崇文分公司总经理郭占桥说,当晚他打了不下200个电话,嗓子都哑了,请求供电局、街道办等支援。他还请求当时在广渠门桥下营救丁志健的消防官兵过来支援,但是来的消防兵一看地下室情形,说"干不了",地下面积太大,水积太深,几台抽水泵根本不管用。

  租户只能自救,当水漫到小腿的时候,安春雷赶紧敲打邻居的门,提醒大家逃生,并帮助几个女孩抢救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第二天,在物业的多方联络下,小区的灾情受到了东城区方面的重视,区房管局、消防办、街道办事处等成立救灾指挥部,调来20多台抽水泵,花了三天三夜将地下积水抽干。

  然而,侥幸逃脱的地下租户们却成了被遗忘的人。"好几天都没有人理我们。"安春雷说,他只抢出了一些被子和衣物。河北来的王汉兵,洪水来的时候,只顾将孩子和老人先救出来,其他家当几乎都没来得及抢出。"我们现在连北漂都算不上,是'北光'。"安春雷自嘲。

  在小区广场上熬了几天之后,有一些人熬不下去,已经离开。而安春雷他们仍想再坚守一下,一方面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他们解决一下住宿,二是希望得到一些赔偿。

  但是物业公司明确表态,地下室是不可能再住了,以后会改成储藏室。至于补偿,物业最多只能退还他们租金,赔偿是不可能的。"我们损失也很惨重,光配电室就损失将近1000万元,谁来赔偿我们呢?"
泰宇物业崇文分公司总经理郭占桥说。

  出路

  经此大灾,在北京地下空间居住的人口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事实上,在一年前的2011年5月30日,北京曾正式下发文件,要求清退人防工程中的散居户,准备用三年进行集中整治。至此次大雨时,人防工程的清理行动已历时一年多,北京市民防局防汛办主任周响平说,"这个行动的推进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承租户不理解、不配合,但是作为一个历时三年的集中整治,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这次'7・21'暴雨也给部分地下室的住户敲响警钟。"

  目前,民防系统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制度,市级和区县一级民防局属于业务指导关系,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具体负责人防工程的防汛管理,只有出现重特大事故时,市民防局才作为业务指导单位到达现场指挥。

  北京的人防工程防汛事故,根据发生范围、严重程度、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从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等级,与之对应还有四个等级的应急预案。

  在这次北京暴雨中,市民防局根据北京市防汛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启动了二级预案――重大人防工程防汛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大雨的第四天后,北京市民防局发出通知,要求重点清理有人居住的人防工程,凡是发现进水和漏水的人防工程中存在居住的散住户,必须予以清理。

  但是,这个规定是民防局给出的建议,具体如何实施需要属地政府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后期如何协调、使租住者得到平稳过渡,等等。

  经历了这场暴雨之后,住在北京地下空间的百万居住者们何去何从,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王静的邻居们当中有一些已经不敢再住下去了。24日下午,一位来自东北的租户说:"我媳妇被吓坏了,怕再被淹,我们正在跟物业谈退房。"八年前,他们从物业那里租下了现在的地下室,三室一厅一卫的面积,现在的房租是一个月1500元。如果是正常的楼房,相同的面积和位置,月租金可能需要2500元左右,这是他们的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

  更多住户选择观望,相邻一家租户借来了两台大电风扇,正在努力吹干地面。"你们还打算住这里吗?""再说吧。不住这里,又住哪里呢?"他回答。

--

【转贴公社】 湖南女孩隐姓埋名为哈萨克奥运会夺金 明年回国战全运

北京时间29日晚上,伦敦EXCEL展览中心,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的A组比赛正在进行。

  运动员出场的时候,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亚让现场中国记者眼睛一亮:"这是我们湖南的运动员啊!"

  祖尔菲亚最终帮哈萨克斯坦获得了本届比赛的第2块金牌,然而这块金牌背后,留给观众的是太多的疑问。祖尔菲亚真是湖南人?她又为何会为他国征战?

  祖尔菲亚,原名赵常宁。她一直是一个追梦人,好在,命运给予了她丰厚的回报。

  祖尔菲亚引爆全场

  昨天的EXCEL展览中心,一向给人以内敛印象的英国人,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女子53公斤级举重冠军得主,19岁的小姑娘、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

  现场座无虚席。更为难得的是,与射击比赛现场观众盲目的欢呼相比,举重馆的观众更懂得把握时机。选手出场时,伴随着有节奏的鼓掌声和欢呼;选手试举成功后,呼啸声震耳欲聋,选手失败时,也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而在选手开始试举时,全场立即沉默。

  全场最HIGH的时刻,当属祖尔菲亚在确保总成绩第一、又准备向总成绩世界纪录冲击时。当时,她226公斤的总成绩已经创造了奥运会纪录,131公斤的挺举更是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但在总成绩上,距离中国选手李萍231公斤的世界纪录还有一些差距。第三次挺举,祖尔菲亚准备向这个纪录发起冲击,现场观众全部站起来高举双臂,大声欢呼着给这位姑娘加油鼓劲。可惜的是,最后的冲击没有成功。

  当祖尔菲亚举起双手向全场表示感谢时,掌声经久不息,哈萨克斯坦的观众更是高举着国旗载歌载舞。

  大山里的孩子,渴望通过举重改变命运

  这个女孩的故事要从1993年的湖南说起。

  这一年,在湖南永州一座不知名大山的深处,一户姓赵的人家生下了一名女婴,她被取名为赵常宁。这个名字也许意味着,家人都以为这个女孩子会像这座大山里的其他人一样平凡地过完一生。

  从永州出发,要坐两个小时的车翻过两座大山才能够到达她的家。但为了她的前途,她的父母在女儿11岁的时候决定将她送到永州市冷水滩学举重,生活艰难的赵常宁迎来了第一次命运改变。

  刚练习举重,个子瘦小的她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举重对于她来说,只算是一次谋生的尝试。"吃得很好!"说起自己刚开始举重训练时的感觉,赵常宁脱口而出的竟是这四个字。

  不过,赵常宁并不想平凡地过一生,这个非常有想法的女孩子后来立志要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然而,这个梦想在那时候看起来多么遥不可及,中国举重队可是人才济济。

  但是,"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正是赵常宁的写照。

  5年前,赵常宁变身祖尔菲亚

  在接受采访时,赵常宁曾说,"我中文和俄语都会一些,中文比俄语要好一些。"其实,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姑娘,普通话比很多湖南人还要好,她是在5年前变成祖尔菲亚的。

  2011年世锦赛,国家女子举重队原主教练马文辉就介绍过:"祖尔菲亚其实是一名湖南籍的中国运动员,她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从中国队交换过去的。"

  那个改变祖尔菲亚命运的时刻发生在2007年,这个时候,赵常宁已经进入了湖南省省队。这一天,有人对她说:"小赵,你想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吗?你觉得自己能够参加奥运会吗?"赵常宁一头雾水:"我能吗?""现在有个机会!"就这样,赵常宁变成了祖尔菲亚,变成了一名哈萨克斯坦人。

  金牌,是命运赐给她最好的礼物

  易名祖尔菲亚的赵常宁与哈萨克斯坦的协议有5年。

  根据协定,这届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次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赛事,如今这块金牌也算是对得起这五年的"隐姓埋名"了。

  在奥运会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赵常宁将回到中国,参加一系列国内比赛―――因为不参加国内赛事挣够积分,是不能参加全运会的。而她会代表哪个省参加全运会?到目前为止这还没有定论,她仍需要听从安排。

  只是,在这一天,为赵常宁欢呼的不仅仅是哈萨克斯坦人,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昨晚,祖尔菲亚是伦敦EXCEL展览中心最大的明星。但从这一刻开始,请记住她真正的名字:赵常宁。

  采访

  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什么感觉?

  答:呵呵,就那么回事!

  问:打算怎么去庆祝呢?

  答:想喝酒去庆祝。

  问:对过往的经历有什么感觉?

  答:我觉得经历虽然坎坷,但毕竟坚持了下来。

  问:现在你最想念中国的什么?

  答:最想念中国的吃的,比如糍粑。

  问:现在哈萨克斯坦是否打算把你留下来呢?

  答:目前还不清楚。

  问:会拿到多少奖金呢?

  答:奖金保密,呵呵。

--

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转贴公社】 新余政府替民企还债引热议 相关议案政府网站消失

中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 范存宝)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江西省新余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将江西赛维LDK公司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议案。

  有媒体报道称,7月12日,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江西赛维LDK光伏公司向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议案"。此消息一出,引发了"政府是否应该替民营企业偿还债务"的热议。今天上午,这条来自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网站的消息已经难觅踪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新余市副市长贺为华回应该事件时表示,新余市对于赛维的资金支持并非无条件,而是需要赛维资产做抵押,新余市政府不担保、不入股、不还债。贺为华说:"凡是发放信贷,谁是融资主体,就应该由谁来偿还。融资的主体是赛维而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会帮一个民营企业还钱。"

  记者与赛维公司营销与公关部取得联系,相关人员表示,这个事件需要由政府回应。而记者多次联系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相关人员,对方表示,此事正在开会研究。

--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转贴公社】 《纽约时报》: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

香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下个月就91岁了。一部题为《革命者》(The
Revolutionary)的纪录片,讲述了生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成为毛泽东窑洞牌友的历程。

在那以后,他两次身陷共产党的监狱,长期忍受孤独的煎熬,"你坐在那里,与随时可能发作的疯狂对峙,你心里明白,你战胜不了它,它就会战胜你。"

即便用最平实的字眼来形容,也得说李敦白的职业轨迹很有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作为美军的语言专家来到中国。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中国,参加了共产主义革命。

中国一家官方电视台讲述,李敦白是在服役期间突然觉悟共产主义的。当时,一名醉酒驾车的美军下士撞死了一个黄包车夫的孩子,国民党政府却只给了车夫14美元赔偿,得知此事,李敦白怒不可遏。

在最近一次在TedX上接受采访的视频中,李敦白说,他觉得自己当时是在"满足历史的需要",心情也非常激动,因为有机会"触摸历史的脉搏"。

李敦白这个中文名字是英文姓氏"里滕伯格"(Rittenberg)的音译。1946年,他跋涉到了共产党游击队占据的山区根据地延安。他说,自己抵达延安的当天,就见到了毛泽东,并渐渐认识了他,以及窝在延安的共产党核心领导成员。晚上,他们会打扑克牌、骑马兜风、看劳莱和哈迪(Laurel
and Hardy)的喜剧电影。

李敦白奉命把领袖们的讲话润色、编辑成完美的英语,之后还翻译过一些毛泽东的文章。毛主席甚至还在李敦白的那本红宝书上签了名。李敦白还曾在新华通讯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北京广播电台工作过。

李敦白始终承认,自己当时坚定地支持认同共产党,尤其认同共产党对穷人的扶助。

在接受英国《卫报》(The Guardian)采访时,他说共产党"当时一尘不染",指出领袖们最初生活简朴、饮食节约。

1948年前一直充当共产党根据地的延安地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旅游名胜。不过无论是这个地方,还是那段历史,都已经经过了净化。

2010年,李敦白对《纽约时报》记者黄安伟(Edward Wong)说,"他们几乎毁掉了这座中国革命历史的博物馆。我觉得真的很荒唐。"

他说,"当地导游不允许任何人批评毛泽东。"

李敦白经常被人问起自己对毛泽东的看法。他形容毛泽东"融大英雄和大罪犯为一身。"他说,毛泽东待人冷淡、讲话缓慢,而且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倾听者。"他说,毛泽东有时也会"十分搞笑。"

1956年,李敦白娶了一名中国姑娘,王玉琳。之前他不顾朋友的劝阻,写了一封情书向她表白感情。他们相守至今,育有三女一子,现居华盛顿州福克斯岛。

李敦白前前后后在中国呆了34年,经历过共产党的革命胜利、大跃进的恐怖,以及紧随其后的饥荒和文化大革命。多年来的历次采访当中,谈到那些年的恶行和破坏时,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悲伤、愁苦、愤怒,甚至是耻辱。

李敦白在自传的序言中说,他像其他人一样,"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原因是希望建立一个更好的新世界。"

"但同时,我也希望清晰地描绘随之而来的罪恶,"他写道。"我见证了罪恶,与罪恶并存。某些情况下我还曾参与其中,这让今天的我感到耻辱和羞愧。"

他与记者阿曼达・贝内特(Amanda Bennett)共同撰写的这本自传题为《红幕后的洋人》(The Man Who Stayed Behind)。

他第一次身陷囹圄是因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说他是美帝国主义派来破坏中国革命的间谍,要求毛泽东逮捕他。

狱卒对他用药,让他一直焦虑暴躁、无法入睡。"他们以为你会崩溃,然后招供,"他说。"我崩溃了,可我没什么好招供的。所以场面有点尴尬。"

他第二次入狱是因为毛泽东的妻子江青下令。

在一次采访中,他形容江青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此时他的妻子插嘴说,"可怕的女人。"

李敦白总共在中国的监狱里呆了16年。现在他苦笑着说,"我倒不想抱怨,可是时间真的太长了。"

李敦白在1977年获释,1979年回到美国度假,并曾为《纽约时报》撰文讲述自己的第一印象。1979年《纽约时报》也曾报道过他引人入胜的故事。

1980年,李敦白携家人彻底地离开了中国。

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露西・奥斯特兰德(Lucy Ostrander)说,她产生拍摄这部电影的念头,是因为读到了加里・里夫林(Gary
Rivlin) 2004年在《纽约时报》商业版发表的一篇介绍李敦白的文章。

文中详细介绍了希望拓展中国业务的美国企业争相聘请李敦白担任顾问的故事。从那以后,英特尔(Intel)、Nextel、微软(Microsoft)等公司相继成为了他的客户。

李敦白表示自己总能接触到中国的商界和政界领袖,他说,"在中国我们几乎可以见到任何需要见的人,因为他们都很好奇,都想见我。"

华盛顿风险投资人约翰・查古拉(John Zagula)就曾向李敦白求教。

查古拉说,"如果说他的狱中岁月留下了伤痕,他也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些伤痕变成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他很关键,有人脉,而且会用黑莓(BlackBerry)。他完全跟得上时代,了解世界的动向。"

去年,一位BBC记者问李敦白,今天还有没有共产党。

他回答说,"按照我了解的任何一种定义来判断,都已经没有了。今天没有多少道德底线。"

翻译:王童鹤

--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转贴公社】 《央视新闻周刊》:我国失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面临养老等困境

  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失独家庭正是如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几大挑战同时存在,养老、精神疾患、返贫等等。央视《新闻周刊》播出以下内容:

  本周人物 失独者

  音乐+同期

  笛儿妈:2008年5月份,孩子在美国出的车祸,当时她是25岁。

  叶儿黄了(网名):走了吧,天就塌了。当时就搬家了,家里住不下来了。

  潘教授:我是34岁结的婚,35岁有了孩子,等我70岁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就走了。

  笛儿妈:想得很多很多,想想自己老了怎么办?等走不动的时候怎么办。

  黑场+字幕:据卫生部发布数据

  在中国 至少有一百万个这样的失独家庭

  现场声

  失独者 叶儿黄了(65岁 五年前唯一的女儿因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去世):

  2007年(女儿去世),她身体很好,3月15号那天还参加了厦门马拉松群众赛跑,6月25号她生病了,3天就昏迷不醒,抢救了45天,走了吧天就塌了。当时就搬家了,家里住不下来了。后来人家老和尚一条腿不好,请我老公去看病,到了庙里面去,那种环境,好多人在里面念经,那个佛音就让人心慢慢静下来了。

  现场 庞医师:你来啦,先在那边坐一下吧。

  叶儿黄了:

  他挺好,他就是不能回家。他一直在这个寺里面,为人看病,他皈依了。

  庙里面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但就听念经的声音。就觉得心里比在家里好受一点。一天天呆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

  我老公39岁,我34岁才生的这个孩子,结婚以后1981年,就是计划生育最紧张的时候,/那时候满大街都是只生一个好只生一个好。(腾讯)

  黑场+字幕:在年近暮年失去唯一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彻底改变

  失独者 笛儿妈(57岁 四年前独生女儿因车祸离开

  女儿过世后

  她从居住了几十年的辽宁沈阳搬到另一个陌生城市)

  从那一刻起,我就改变了,在这之前我们这个家庭那么幸福,三口之家。

  她曾经和我讲过,她说妈妈你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害怕,有我呢,这个家有我。

  我们失去了一个孩子其实是失去了一群孩子,这个孩子他在,她就会有工作单位的同事,有同学,以后她还会找对象,结婚,
她回到家里会给我们讲外面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流行什么。

  我们就选择了逃离,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一个陌生的地方。

  失独者 潘教授(75岁

  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 五年前独生儿子因心脏病去世):

  我很着急的就是养老,我年龄比人家大,我自己跑养老院已经跑了好几个,都不收,人家说你没有子女,我们不敢收,出了问题谁签字啊?

  这些东西全是他的东西,拉过来了。/最早就住这,这都是他的书桌么。

  原来我的颈椎、腰椎活动都不灵,按照他的办法运动,到现在什么病都没了,但是他走了。

  照片+字幕:这块馒头已经被封陈了5年,上面的小纸条写着:"这是小宏2007年2月13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

  黑场+字幕: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庞大群体

  很多失独父母选择了独自疗伤

  笛儿妈:

  有的妈妈就和我讲,有一个QQ群,都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进了这个群以后才知道全国各地有那么多的家庭是失独家庭。

  从40多岁的到70多岁的都有,我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也比较集中,我们都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父母,风险降临了以后不能弥补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人的生育期已经过了,再生育已经很困难。

  黑场+字幕:五十岁以上的失独人群正在日益庞大

  并开始面临医疗养老等现实困境

  笛儿妈:

  从你出生到死亡这个人生过程,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一定要有人来帮助,我们失去了这个孩子,他就是帮助我们走完人生过程的一个人。/在我们等到老了的时候,有病的时候,失去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他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法定监护人。我们失去的是法律的保障,所以我们最大的担忧就在于此。我们病了、有困难了,我们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谁能来帮我们,没有一个法律的保障,没有一个制度的保障,没有一个管理和监管的机构,我们的老年就是裸露和无助的。

  失独者 潘教授:

  每个月我们双方每人200块钱补助,一年2400。但是这个政策全国不统一,要政府动起来,把我们管起来,我才觉得心里踏实,因为凡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都是在走纲丝,只不过我们从钢丝上掉下去了。

  世态炎凉(网名 独生儿子去世12年):

  就是怕后面老了怎么办,有一个人去(医院)么还有一个人照顾,剩最后一个人怎么办呢?

  叶儿黄了(网名)

  眼前很担忧的一件事情就是住都没有固定的地方,不知道住到哪里好,哪里都住不下去。再一个看病多难?

  笛儿妈:

  我们群体担心的事很多,有时候觉得是不是我们要求的太多?但是我们真的是很无奈,真的自己解决不了。

  一组照片+字幕

  "叶儿黄"家中

  桌子上永远摆着两瓶女儿爱喝的冰红茶

  字幕:失独母亲用日记表达对儿子的思念

  字幕:潘教授仍然没有完全退休

  每天弓着后背往返于职工家属楼和办公室之间

  黑场+字幕:

  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 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北京推出暖心计划

  每年为每位失独父母出资2800元 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

  国家计生委表示

  将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助

  白岩松:

  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失独家庭正是如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几大挑战同时存在,养老、精神疾患、返贫等等,因此个体与家庭曾经为国分忧,国家也到了该为这样的家庭分忧解难的时候。

--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转贴公社】 中纪委:黄胜贪贿90亿美元说法无依据

近日,新华网记者就有些网上关于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案件的传言走访了中央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指出,今年6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纪委、监察部决定给予黄胜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网上流传的其"有46名情妇、46套房产,贪贿90亿美元"等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对黄胜涉嫌犯罪问题依法进行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将在适当时候公布该案结果。

--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转贴公社】 《纽约时报》:中国道教的复兴

当尹信慧抵达沂山山顶时,她发现迎接她的是一个繁忙的施工现场。这位47岁的女道长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任务:为该山刚刚重建的一座道观开光,该道观供奉着道教最重要的神灵之一――玉皇大帝。供奉玉皇的玉皇阁就建在1050米高的可俯视山谷的岩石之上。尽管第二天就是按原定日程做法事的日子,但玉皇阁的修建仍未完工――道观门前依旧是一条泥泞的小路,一群工人正在铺设石阶;另一些工人则忙着在道路两旁栽种花草树木。道观里,微风穿过尚未安装玻璃的窗棂轻拂进来,石地板上撒落着斑驳的红色油漆。

"明天就要做法事了,"尹道长一边盘算,一边慢吞吞地说道。"可他们没做多少准备工作啊……"所幸的是,尹道长从自己的道院带了十几个道姑一起上来。这些道姑身着白色道服,黑色裤子,头发在头顶上盘成一个髻。她们热情十足地开始拆封自己为第二天的法事准备的器具,包括15份符�,三顶金冠,三个铃铛,两个无绳麦克风,两把琵琶,一把古筝,一面锣鼓,一个铙钹(金属制的打击乐器)和一把剑。道姑们分工协作,一部分娴熟地调试各种乐器,另一部分则着手搭设法事圣坛,并且在道观外面树起旗幡,由此昭告左近,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尹道长那套一丝不苟的宗教信条将会成为这座山丘的主宰。

按图放大
Su She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古老宗教仪式的复兴部分是出于信仰,部分――则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按图放大
Su She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位道姑在弹琴。
按图放大
Su She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宗教场所的建设(如茅山的道观)被一些地方官员视为发展旅游经济的契机。
按图放大
Su She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条新的阶梯通向茅山上的王皇大殿。
相关文章
佛教名山上市背后的玄机
这座新建的道观其实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沂山地处中国山东的穷乡僻壤,地方官员希望通过旅游来带动当地的经济。他们将山峰主体圈围起来,修了一条通向山顶的道路,从而宣称沂山为一个旅游景点。不过,很少有游人愿意花钱攀登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嶙峋石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决定加入一些宗教元素――中国正处于一个宗教复兴的时期,人们愿意花钱去朝拜庙宇。于是地方政府决定重建在文革中被毁坏的这座道观。政府委派工匠雕塑了一座10米高的玉皇像运到山顶上,放入簇新的红色殿阁之中。然后他们又在旁边建了一座钟楼和一座鼓楼,以及一些供奉其他神仙的殿堂。

万事俱备,只欠神灵。为此,必须按照道教的礼仪为道观开光。沂山所在的地方政府找到了公认的道教仪式权威尹道长,后者驱车500公里,从自己的道观来到了沂山。

仪式排演结束之后,尹道长和一名地方官员一起过目第二天的日程。这名官员表示,
基本没什么问题,除了一个小细节――政府领导的发言安排在早上10点半,这意味着法事必须在此之前结束。

尹道长回复说,法事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无法提前结束,不然就不够正宗。这名官员便提议是否可以早点开始以争取在领导发言前结束?尹道长再次摇头。提前结束的话,太阳的位置就不对,她回答说。官员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

尹道长温和地微笑着。她虽然身材娇小,但并不体弱。由于长年在山间奔波,她圆润的脸庞泛着黝黑的光芒。她总是穿着那件蓝色的长袍,从不佩戴任何首饰,身上也没有任何宣示财富的物件。她拒绝电子产品,她的道观里没有电话,也没有互联网。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她取得了一项非凡的成就――白手起家,在江苏的茅山重建了一座道观,茅山是中国最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和沂山的道观,以及国内许多其他的道观不同,尹道长并不接受将旅游收入作为重建资金的来源,而是依赖于被她的宗教虔诚所吸引的信徒们的捐助。她知道正宗开光仪式的价值所在。

那名地方官员再次表示,各位领导的发言时间已经确定,他们的发言将持续45分钟,发言结束就是招待午宴,同样无法更改时间。

尹道长依然微笑着,并没有妥协的意思。一个小时后,那名地方官员回来提议,四小时的法事太长,可不可以在10点半休息一下让领导发言?领导发言剪彩后就去出席招待午宴。尹道长则可以接着将法事做完。

尹道长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道教的复兴

长期以来,宗教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改革派和革命家将宗教视为阻碍中国进步的绊脚石,以及导致中国"世纪耻辱"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中国人经历了连续三十年的繁荣发展,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第一次体验到了相对的稳定,于是便开始重新思考宗教信仰的意义。在大城市,白领一族青睐于基督教;佛教吸引着中产阶级;道教则在穷乡僻壤更为流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也在增加。

几年的时间当中,教堂、庙宇和清真寺纷纷拔地而起,让人很难忽略宗教建筑在中国的复兴。早前的调查显示,信教的中国居民大约有1亿,不到总人口的10%,新近的调查却显示,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大约3亿。另一个更宽泛的调查则显示大约有85%的人口相信宗教或超自然力量。

中国有五大官方认可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和新教(后二者同属基督教,但中国将它们视为两种不同的信仰)。每一种宗教都有一个总部设在北京的协会组织,受国务院下属的国家宗教局管理。

对宗教的管理制度在中国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中国的历代皇帝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界定正统宗教,还对许多宗教领袖进行了册封。当中国共产党的技术官僚在上世纪70年代晚期主导政权后,他们开始允许许多宗教场所重新开放,但对宗教的怀疑态度并未消除。不过,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大多数宗教活动并不会给政权带来威胁,甚至还可能有助于治理。这样一来,较为自由放任的态度慢慢地取代了疑虑。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宗教慈善机构表示认可,认为它们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中央政府还在最近出资支持了佛教界和道教界的一些国际会议。地方政府亦对像沂山道观这样的庙宇表示欢迎,因为它们可以带动旅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松了对宗教的管制。据研究中国宗教的美国普度大学杨凤岗教授所说,尽管许多地方出现了新建和重建的庙宇,中国宗教场所的数量仍然比解放初期少很多,与此同时,解放初期的中国人口还不到现在的一半。"(人口和宗教场所的)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杨教授说。"不过,人们现在信仰宗教的社会自由度大了很多。"

道教的复兴便是这一趋势的集中反映。道教大致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依据。它敦促人们复归于"道",也就是联结宇宙万物的神秘规律。和其他许多宗教一样,道教包含着为数众多的宗教实践,从老子的高深哲学到喧嚣混乱的众神:皇帝、大臣、雷神、财神,以及令人生畏的煞神,这些煞神惩罚邪恶的方式足以让但丁笔下的地狱景象显得苍白平庸。尽管学者们曾经尝试把"道家"和"道教"区别开来,今天的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两者是紧密相联的。道教信众经常在重要的宗教节日表达他们的虔诚,或是去道观烧香跪拜,或是请道士到家里来帮助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疾病、丧事,甚或是学校的考试以及商务会议。通常情况下,有所祈请的信徒会向某个神灵跪拜祈福,道士或道姑则在一旁做法事请求神灵相助。许多道教信众也从事和身心健康相关的练习及静修,如气功或太极拳。

作为中国惟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随处可见,从书法、政治,到医学和诗词,几乎无所不在。举例来说,尹道长主持的道院在公元六世纪曾经是陶弘景的修行之所,后者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过去两千年中,道教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与儒家学说相对立。儒家学说是中国统治精英的意识形态,也是最接近于第二种中国本土宗教的东西。儒家学说强调谦逊、和谐及社会伦理结构,而道教则更强调出世和淡泊名利。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统治者曾按照道教所提倡的"无为"精神来治理国家,但总体来说,道教并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当中国在十九和二十世纪衰弱下去的时候,道教也随之式微。随着外国各种思潮的涌入,中国人对道教的紊乱教义产生了怀疑。和世界其他几大主要的宗教不同,道教缺乏像基督教十诫,
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或伊斯兰教莎哈巴德(Shahabad)那样的基本训诫;它甚至不能和佛教相比,后者讲述了释迦牟尼如何发现欲望使人痛苦受罪、从而通过"八正道"寻求解脱的动人故事。另一方面,基督教之类的宗教因为通常和富国联系在一起而获得了特殊的地位,道教则被看作是中国落后历史的产物。

但是,就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道教近来亦呈现复兴之势,特别是在道教传统根深蒂固、西方影响相对较小的乡村地区。这一趋势的体现是道观数量的大幅增长,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1997年,这一数量为1500所,今天已经发展到5000所左右。北京在2000年的时候还只有一所正常运转的道观,今天,已经有10所。

道观数量的增长并不完全是信仰使然,以沂山为例,附带商业目的的道观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包容。很多掌管道观的道长也倾向于将道观变成地方旅游局的附属机构。但对于那些私人捐助者来说,则需要平衡好宗教和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道"

郑州是中国最嘈杂的城市之一。作为拥有45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郑州地处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由此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郑州的城南是一片庞大的家具建材市场。其中之一名为"凤凰城",是当地最大的家具卖场之一,在其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五层展厅里,陈列着各种样式进口或仿制的西式高档家居用品:意大利大理石台面,德国水龙头,美国庭园家具。而住在这个豪华卖场顶层的,是一个低调的道学思想资助和推广者:朱铁育。

朱先生年已半百,身形矮小而灵活。他说他曾经为了几毛钱而将一名男子从桥上扔下去。"那些钱是他欠我的,"晚间在卖场楼顶散步的时候,朱先生对我说。"为了钱我什么都做过:什么都买,什么都卖,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但是当他年龄渐长后,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乡下长大的历程,以及乡亲们的生活方式。他说他受母亲的影响很大。他的母亲是个文盲,但信奉道家思想。

"道家文化强调非竞争性,不伤害他人,"朱先生说,"它教导我们遵从自然规律。"

转向道学之后,朱先生说,他便在生意场上异军突起。他学会了如何顺其自然,学会了如何待机而动,由此成为了行中翘楚。除了凤凰城,他现在还拥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准备用来开发住宅和办公楼。尽管他闭口不提自己的身价,地方媒体却宣称他的公司资产价值1亿美元,还封他为"建材之王"。

媒体报道也总是在强调朱先生的古怪作派,因为他并没有像其他暴发户那样大肆购买豪华轿车或者法国名酒,反倒是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来推广道家思想。朱先生将凤凰城的顶层改造成了一个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世外桃源"。他在那里建起了许多松木小屋,果树和葡萄架点缀其间。那里有一座图书馆,一些客房,以及多间办公室,可供十数名全职学者、研究人员及办工人员使用。他创建的河南鑫山道学文化促进公司已经多次组织道教论坛,并且为重新梳理道家思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持。他说他已经为道学事业投入了3000万美元,相关项目包括在北京设立一个办公室,以及资助国际会议。考虑到这些项目的花费,这个很难查证的数字应该不是虚夸。朱先生说,他的目标是将他少年时期农村生活的哲学引入现代中国。

2009年,朱先生邀请并全程资助了几十位研究中国宗教和哲学的欧美学者到北京来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他把学者们安排在豪华的中国大饭店下榻,又用大巴送他们到河南省参观当地的道教景观。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能量,朱先生将这次国际会议的开幕地点定在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在致辞中,朱先生表示,为了道学的发展,他可以不惜重金。他的首席顾问李金康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帮助道教在中国本土文化式微的时代重振。"教堂随处可见,但中国传统的东西却不是这样,所以朱董事长说,'我们的道学呢?道学是很深刻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保护它,怎么办?'"李金康引用朱先生的话说。

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平衡这样一种愿望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和许多巨商一样,朱先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两年前,他的公司成为中国最早设立内部党组支部的私营企业之一。为此,《人民日报》曾撰文予以表扬。朱先生还在公司内成立了一所"党校",作为公司员工思想教育培训的中心。公司的网站上有一个版块专门歌颂公司的党建工作,其中一间会议室里还悬挂着毛泽东的像。尽管将宗教和政治混杂在一起似乎显得有些怪异,但道教也经常神化一些知名人物;至少有三所道观是献给毛主席的。

朱先生继续支持传统的道学。他的员工参加了一个名为"内功"的道家修行课程,他还让一些员工去考察记录一些道教的重要场所,如老子的出生地。他和一些民间的宗教人士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计划在乡下成立一个"道学基地"以推广道学。

"古人非常神奇,"朱先生说,"道可以拯救世界。"

重建乾元观

当尹道长1991年受邀住持并主持坤道院――乾元观的重建时,她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乾元观坐落于离南京不远的茅山山腰。自公元四世纪以来,茅山一直是中国的道教中心之一,但1938年日军入侵后烧毁了山上的大部分道观。文革期间,道观又进一步遭到破坏。乾元观的遗址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和沂山不同,茅山拥有六个大规模的道观,散落于不同的山峰之间,共有100名道士和道姑在此修行供事。茅山离南京仅45分钟车程,离上海也不过90分钟车程,因此是一个热门的短途旅游景点。早在20年前,当尹道长初次到达茅山时,以旅游为目的的重建工作就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当时有两所道观在历次劫难中部分地幸存下来,院里的道士们在80年代就开始了翻修。地方政府于是开始收取门票,并从中获取一半的收入,道士们则将他们获得的份额用于重建。而更多的重建意味着更高的门票价格,更多的收入可以带动更多的重建。这在很多宗教旅游景点是很典型的事。

由于过度的商业开发,朝圣者对这些道观望而却步,游人则成群结队地到来,络绎不绝。去年,茅山的门票收入高达270万美元。

尹道长选择了不同的重建模式。她精通道教音乐,于是就成立了一支坤道仙乐团,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巡回演出。她们搭乘一辆破旧的汽车到处颠簸,为那些出钱聘请她们的社区或个人举行道场。

当我在1998年第一次见到尹道长的时候,她已经用坤道仙乐团挣来的钱重建了乾元观的大殿,但她拒绝收取任何门票。她对宗教的虔诚和认真态度为她在国内外的宗教界赢得了名声。很快,她的仙乐团就受邀到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演出。

尹道长师承的是出家修行的全真派。(另一派名为正一派,道者可以结婚生子,通常在自己的家中修行)。对于跟随尹道长的年青坤道们来说,乾元观提供了一个在越来越复杂的世俗社会中安全而宁静的心灵场所。"在这里,我可以学习一些深刻的东西,"一位黄姓道姑说。"外面的世界则全然不同。"

对尹道长来说,这些年青弟子是她塑造她理想中的道姑形象的一个机会。"适合在这里修行的人要不应该大于80岁,要不就应该小于20岁。"

即使是现在,乾元观的规模也不算很大,并且很低调。这里没有缆车、礼品商店、茶室或泛光灯照明的岩洞这些吸引游客的东西,而且,和许多其他道观不同的是,这里不收门票。

这里的气氛也与众不同。在很多其他的道院,道士们看起来更多地忙于推销供香,或是收费算命。乾元观的道姑们则显得非常安静、端庄。这或许便是为什么甚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乾元观还只能通过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路抵达时,当地人便说这个道观很灵。1998年,我看到一群台湾客人弃车步行了三公里,就为了到乾元观去拜一拜。

"这个道观很正宗,"其中一名台湾人对我说,"这里的道姑是真正的道姑,而不是为了做秀。"

乾元观名声日隆,捐助也随之而来。城里人经常低估道教的筹款能力,原因之一便是道观通常都建在山上,而资助者往往不愿披露他们的善款。不过,通过察看立在道观后院的刻有捐助者姓名的石碑,可以大致略知一二。在尹道长的道观里,一些石碑记录了高达1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另一些石碑则显示有人捐赠了价值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的物品。不过,即使是那些只捐了100元人民币的人也可以碑上留名。由于有了这些捐款,乾元观决定在半山腰修建一个玉皇殿,从而使乾元观远在数公里之外就能看见。该殿耗资近一千万元人民币,开光仪式于2010年的11月6日举行。来自东南亚、台湾及国内其他地方的数百名同道受邀前来参加。

尹道长所取得的成绩使她有机会受邀到总部在北京的中国道教协会参加培训。她学习了会计、现代管理方法以及政府的宗教政策。2010年的早些时候,她被推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她公开谈到宗教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呼吁道观实施更严格的内部管理,少强调商业利益。她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道,许多道士沉迷于赚钱,只知道卖香,并没有提供真正的宗教服务。许多道士四处云游,把道观当作便宜的客栈,而不是学习道学或朝圣的地方。

"道教是一个伟大的传统,但我们的问题是发展很快,而道士的素质比较低,"尹道长对我说。"有些人甚至不懂道教的基础知识,而是象对待一门生意一样对待它。这从长远来说是不利的。"

开光

沂山,尹道长和地方官员商妥日程安排之后的第二天,开光仪式即将举行。尹道长早早地来到玉皇阁,以确保她的仙乐团成员在早上7点之前准备就绪。玉皇阁门前的泥泞小路此刻已被石阶取代,清扫人员刚刚冲洗过,留存的水珠在晨光下泛着晶莹的光芒。工人们仍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将地板上的油漆印刮掉;给气球充气;悬挂条幅。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正在架设机器。

玉皇阁内,道姑们忙着检查和整理各自的衣服和头发。所有的道姑,包括尹道长在内,都穿着白色的道服,黑色的束脚长裤,白色的长袜。接下来,道姑们先是穿上一件蓝色的长袍,再在外面套上一件粉色的披风;尹道长则套上一件华丽夺目的红色锦绣加袍,背面绣着蓝白相间的龙。这之后,她和仙乐团的两名主要成员将金冠套到了发髻之上。现在尹道长变成了一个法师。法事即将开始。

尹道长走到一面直径大约半米的大鼓面前,拿起放在上面的两根木棍。她开始有节奏地轮番敲击大鼓。道姑们对自己的角色早已了然于胸,此刻便排成两队站在玉皇像的两边。美丽的玉皇像呈金黄色,眼睛眯成了两条狭长的缝,双唇微微张开,像是要对他下面的大众说些什么。不过,到目前为止,这尊塑像还只是一块木头。开光仪式将改变它的性质。

尹道长可以为玉皇开光,但需要时间。五分钟后,她的额头上已经沁出了汗水。然后,六名道姑静悄悄地各就各位,开始演奏她们的乐器:古筝、琵琶、铃铛、铙钹。尹道长停止了敲鼓,开始用她尖细的高音吟唱,听起来颇像京剧。接下来的法事过程当中,她又是念又是唱,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和其他的道姑一起。她重复着下跪、立起、向后仰、转圈移步的仪式。她外袍后背上的刺绣龙也因此看起来像是活了一样。法事是一件累人的活计,需要旺盛的精力和专注的精神。偶尔间歇时,一名年青的道姑会递给尹道长一杯茶,尹道长则会用袖子优雅地遮住嘴巴,快速地喝下茶水。

慢慢地,参观人群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几个站在圣坛旁边观看的官员妻子张大了嘴巴,先是显得惊诧莫名,接着就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敬意。当一名警察提示她们往后靠时,她们说:"不,不,我们不会打扰的。求你了,我们必须得看到。"一些已经下班的工人坐在大殿的后面。不到一个小时,玉皇阁大殿已经被大约50名观众挤得满满当当。

10点半,尹道长准时停了下来。一群地方政府领导已经聚在了大殿外面,这时便开始发言。他们表示这个项目很重要,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随后是剪彩仪式。结束后,这些人上了一辆小面包车,到酒店参加午宴去了。

领导发言甫一结束,尹道长便立即重新投入法事。当仪式进入高潮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四名警察试图维持秩序,手挽手地将围观人群挡在门外,以便道姑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往后退,往后退,给她们让地方,"一名警员向人群高喊。有的观众透过窗户往里面瞟,还有的守在门外,高举相机拍照。"玉皇大帝,"一名老年妇女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将一篮子苹果作为供品放在地上。"我们的庙又回来了,"她说。

尹道长移到玉皇像前,一边拜一边唱一边叩头。这是开光仪式最重要的部分――创造一个神圣的空间,召唤天上的神灵,此时此刻,光降此地。

午后,就在尹道长看起来似乎有点体力不支的时候,她停止了吟唱。她手握一支毛笔,在空中画出一个符�。然后她仰头望天:太阳正在恰当的位置,斜射进大殿。时辰到了。她举起一块方形的小镜子,将阳光反射至正好照到玉皇大帝额头的位置。尹道长微调了一下镜子的角度,以使阳光击中玉皇大帝的眼睛――开光了。

开了光的玉皇大帝看到了下方的尘世,看到了尹道长和一干信众,也看到了幅员辽阔的华北平原,那里,百千万民众正在疾速奔向一个现代化中国所追求的,或许是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不易的目标――繁荣、富裕和幸福。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0年11月7日。
Ian Johnson著有《慕尼黑的一个清真寺》(A Mosque in Munich)和《野草:当代中国的三个变革故事》(Wild
Grass: Three Stories of Change in Modern China)。
翻译:夏候彦

--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转贴公社】 中国青年报:疯狂国际游学背后存巨大利润 部分学校成推手

  统一的T恤衫、统一的背包拉杆箱,随着高考(微博)、中考(微博)陆续结束,北京首都机场国际出发大厅又开始出现像往年暑期的场景:全国各地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一批批奔赴世界各地修学、游学。

  近几年,学生国际游逐年升温。据首都机场统计,2010年8月,首都机场出境的人数高达79万多人次,其中学生所占出境总人数比例超过一成。2011年暑假,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机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今年更是如此,目前到美国的单程机票已经涨到1.2万至1.3万元人民币。据票务公司介绍,这是因为一些旅行团和从事英语培训的机构从今年年初已经提前预定了许多机票,致使暑假机票冲上了高位。

  这些出国游学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主要是各种艺术团体出国交流演出,以及开拓视野为主,而高中生和大学生大多是参加各种培训,并且为今后留学(微博)做准备。

  与火热的出国游形成对比的,是一直不温不火的国内游学,除了一些商业机构的夏令营、冬令营,少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主办的国内游。中国青年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国际游巨大的商业利润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国际游一个学生赚近万元,国内游最多赚几百元

  近年来,"修学游"成了旅游业的热门词汇,其宣称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卖点,受到了不少家长(微博)和学生的热捧。据记者了解,目前"修学游"产品分为国内游和国际游。相较于利润较低的国内游,目前各大旅行社、培训机构、留学中介等更倾向于推出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的国际游产品。
  "国际游学的利润空间很大,以美国为例,如果能够拿到便宜的机票,组织机构从每个营员身上至少会赚到5000元。"一位长期在国际游学组织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由于今年伦敦举办奥运会,很多组织游学的机构把目光放在了文化多元、名校林立的美国。

  在某培训机构的网站上,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在线客服人员得知,如果现在想参加美国的修学游,只剩一个线路还有名额,因为很多同学3个月前就已经报了名。
  不仅如此,记者在该机构的网站上发现,修学游产品个个价格不菲,短短十几天的行程,报价基本在3万元以上。如"斯坦福大学领导才能夏令营(14天)"报价每人4.38万元,"前途规划与名校申请夏令营(14天)"4.18万元,"苏格兰经典游学营(15天)"3.28万元。

  此外,某些大型旅行社的国际夏令营报价虽没有培训机构高,但是也要比普通团贵出几千元。例如,中国国际旅行社推出的"美国常春藤名校14天"报价为2.98万元,但是不含签证费,有几顿午餐还要自理。

  "国际游学"的价格究竟贵在哪儿?业内人士帮记者算了一笔账。

  以某培训机构报价4万多元的一个项目为例,费用包含签证费、培训费、参观活动费、往返国际机票费、司机导游小费、保险费及在境外的吃、住、行。

  "去美国往返机票1万至1.5万元,提前预定可以便宜很多,甚至可以低到六七千元,由于是集体活动,在美国的吃、住、行平均摊到每个人身上每天800元到1000元,十四天的行程每个人最多14000元。"他告诉记者,照这样算,如果参加这个领导力培训营,每个人最多花费3万元,游学机构可得到至少1万元的利润,一个营几十个人,利润就能达数十万元。

  "当然,国际游学及培训不能完全按照旅游的价格,因为修学游不购物,没有其他利润。有的游行社之所以敢报出高价,就是把培训成本加大。其实,这一块的弹性非常大,大多数修学项目,课程和培训时间很短,成本不高。"世纪明德是国内较早从事游学项目的公司,副总裁李岩认为,国际游学的巨大利润让许多机构来啃这块蛋糕。

  与国际游学的高额利润相对的是国内游学的低利润。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以从南方某省市到北京游学产品为例,5天4夜报价2000元左右,吃住行门票等旅游平均每天为150元左右,加上来回的火车票,利润可以达到500元,虽然也获得利润的比例较高,但是比起组织出境游,明显要低。

  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国际游学价更高

  如果国际修学游是学校组织、政府部门倡导的,家长和学生会更为放心地选择。那么,学校或者教育部门该不该成为高价国际游学的推手?

  记者在网上查找各地学校的信息,发现一些中小学在本校网站上贴出的通知,出境游价格明显高出一般的旅行社。

  有家长告诉记者,学校的游学团或者到国外校际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费用都从学生所交费用中平摊,因此学生的费用高于旅游社的报价。

  同时,记者发现,以省为单位的国际游学项目也已经在进行。

  例如,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苏教国际"),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修学游组织机构之一。与其他商业机构不同,这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直属事业单位。

  在其网站上,有这样的介绍:修学旅行是苏教国际的传统项目,1997年开始至今已组织近2万名中小学生通过该项目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短期学习。2008年策划并推出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万名学子走世界"活动。

  苏教国际推广的修学游报名方式是由学校负责审核后统一报各市教育部门,然后以市为单位向中心报名。学生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声称修学游自愿参加,可看着其他孩子报名,也想给自己的孩子报,怕孩子自卑。"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以家长身份向修学部询问今年的报名情况,得知今年推出的20多条线路大部分已经在5月之前都报满了,而且基本都是以学校集体报名的方式,学校都会派带队教师。

  记者咨询一条名为"美加名校游"的项目,17天收费3.78万元,问起这个价格为什么要比游行社高,修学部的工作人员回答是因为游学项目没有购物及一些自费活动,而且安全第一,食宿标准高,所以价格自然高一点。
  随后,记者就此事询问了江苏省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他认为苏教国际近几年在推动教师培训、外教引进、汉语推广,服务全省的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同时他也承认,由于苏教国际推动组织学生国际游学,有一些不同声音,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利用行政影响力来从事本该商业机构做的事情,而且是营利性质的。

  "可是我了解到一些家长和学生,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苏教国际的项目,因为通过学校组织,家长觉得有保障很放心。"这位局长认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一些社会机构认为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在和他们抢市场,"主要是利益之争。"

  据了解,现在许多东部发达省份或者市区级教育部门纷纷成立自己的国际交流机构,其中一项职能就是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和游学。

  另外,目前很多高校寒暑假都会有出国交流的项目,时间在1个月以内,收费几万元不等。

  "旅行社、培训机构推出修学游必然会有巨大的成本,可是政府部门或者学校利用自己的特有职能和资源,大规模组织学生游学,而且是用市场价赚取利润,是否可取?"一位游学行业的人士这样发问?

  国际游学,是否游大于学

  记者在多家留学机构、旅行社、培训机构的网站看到,修学游线路玲琅满目,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线路旅游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并没有真正达到"修学"的目的。

  记者在某旅行社的"美国常春藤名校"修学游线路上看到,在14天的行程中,只有不到4天的时间用于参观大学校园,剩下的时间多在观光游玩。在某培训机构推出的修学游线路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有课程培训、游览大学校园,剩下的时间都在游览名胜古迹及购物,"游"的比例明显大于"学"。

  长期进行青少年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微博)有一个一贯的观点:游学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他在国外的名牌大学也经常能看到中国学生在参观,但是他有一种忧虑:"我觉得现在大批中国孩子出国,有个最大的问题,是成人化、贵族化。路线是走马观花的成人路线,住豪华酒店,吃法国大餐,逛老佛爷,买奢侈品,这是一种误区。"

  孙云晓非常推崇有些学校所进行的朴实无华的交流活动,学生们有机会民宿,这样才能真正接触到异国生活和文化。

  同时,孙云晓强调:"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游学,一定要先国内,后国外。要重视国内游,应该在对本国文化传统有充分的了解、感受基础上,再出国游。"

--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转贴公社】 一封台積電離職工程師寫的信

這是一篇在晶圓廠做了三年的台大電機系(至少碩士畢業了吧!)的工程師,在他離開之後所寫的。原文刊登在交大資工 graduate 版 1.
半導體產業的專業分工的確是個趨勢,可惜的是,台灣所分到的工,卻是需要龐大資金,高耗能,消耗人力的製造端。即俗稱的晶圓代工。而非低成本,智慧導向,高報酬的設計端。
但因為台灣起步得早,已經造成了服務及資金上的障礙,後進者不易跨入。所以在近幾年造就了高獲利,獲利高就吸引人才投入。也就造成了大眾的誤解,認為進入晶圓代工業就是高科技人,其實差遠了。
接下來就生涯規劃的數個方向來探討:
A. 工作樂趣半導體,以研究的角度來看,是一種高科技。但晶圓代工,其擺脫不了"工廠"的本質。台積有一千個碩士,二百個博士。 其中大概只有
10 % 是在做先進的製程研發,另外90% 都是在做工廠的事:重複、無聊、疲累,不太用到大腦。
還得忍受無塵室的衣著與輪班的痛苦。不僅不高科技,而且毫無樂趣可言。在美國,晶圓廠中生產線的事只有專科生才會去做,在台灣卻是一堆碩博士搶著做。在美國,新的晶圓廠只會蓋在人煙稀少的沙漠或森林地區。因為美國人把它看做是一種高污染的東西,在台灣卻是蓋在科學園區裡,而且就在你家隔壁。
以前台積的 Wafer Tech 本來要蓋在加州的 Santa Clara,當地居民聞訊群起反對,州政府跟老張說:
不符合土地使用效益。美國人對晶圓代工是不是高科技,從台積在美國發行的 ADR 也可以看出來─從來沒超過 US$
30。資本只有台積五百分之一的Yahoo! 是 US$ 270!由此可見智慧和遠景的價值,連老張自己都說:
台積裡有一千多個碩博士,但真正有創意的找不到十幾個。這正反駁了曹董「晶圓代工是智慧密集產業」的說法。
B. 昇遷現在進台積聯電,未來想昇遷,別鬧了! 你去聯電跟人事
interview,她會問你一句話:若是當一輩子工程師的話,願不願意?這下你懂了嗎?其原因就在:擋在你前面的人太多了,而且個個是碩博士。最糟糕的是,你會發現你的主管沒大你幾歲,頂多十歲,晶圓廠的主管都是既得利益者,不用進
fab,不用輪班,只要開會看報告,每年領的股票是你的倍數,你說他會走?等到他退休?你差不多也該退休了吧!等擴廠?對不起,有幾百個年資比你深的已經在卡位了!等南科?據研究,這個大餅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就算實現了,以台積
6 ~ 12 廠二十幾條 module,目前博士及五年年資以上的碩士人數,也不夠分所有的主管位子。輪不到你的!去其它公司?哈!你會發現另外一大票人也有這種想法!到時候又被老鳥幹掉了。靠表現?前面說過晶圓廠裡創意的工作不多,頂多是靠勞力,比誰晚下班,比誰報告打字最漂亮等等,一些你們這群目前尚有遠大志向的學生所不屑的工作。你會發現大家的表現都差不多,因為工作難度低嘛!靠諂媚?這一套蠻管用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做的來。我是台清交?對不起,不玩這一套,我是台大的,以前我們部門裡跟主管走的最近的是逢甲的。當然,公司也察覺了升遷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想出了一個聰明又簡單的方法─給title嘛!中國人喜歡
title,就給你嘛! 反正又不花錢,台積有一種 title 叫"主任",要進 fab做工的。聯電有一種叫"高級工程師"
下次你碰到一個高級工程師不要驚訝,他可能只做滿兩年!很抱歉,我才做三個月,一來就已經是高級工程師了,真是汗顏得很。 C. 賺錢
很多人以為進台積聯電,就可以年年領股票,將來變成一個坐擁股山的大富翁,那就錯了!你知道一家公司為什麼要發股票嗎?簡單的說,是因為它有遠景,需要擴張,於是把去年賺來的錢,變成擴張的資本,去買設備,蓋廠房,那股東怎麼交待呢?賺的錢不是該照持股比例均分嗎?於是公司就把該發的現金,換成股票發給你。賺的錢裡面,也有員工配股的比例,聯電約
8 %,台積是 7 %。但是,一家公司有可能會無限制的擴張下去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叫"有限公司"呢?中鋼這家公司是個絕好的例子,你知道嗎?它一年賺的錢不會少於台積電呢!都在一百七八十億左右
!EPS 也恆常維持在二元左右,如果你常看報紙,也會發現它是外資買賣的大標的之一,曝光率很高的,所以殆無疑問,它是一支積優股。今年初還被遴選為"世界最有效率的鋼廠",可是為什麼它的股價只有二十幾元?那就是因為,它已經是一個成熟飽和的產業了,沒有再擴張的餘地了,如今的盈虧,只能隨著全球景氣的起浮,很難以自身以技術或資本驅動成長。所以它不發股票給你了,只發現金,董事長王鍾渝說:
比定存好一點。 你想這樣的股票會吸引你嗎?>
於是推論到我們的台積聯電,以後有沒有可能走到這樣的地步?答案是肯定,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而已。沒錯,由台積接到 Motorola
的訂單,可以察覺 IDM 下單至專業代工廠的> 驅勢的確已經形成,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它是下 0.25 μm 的。它幾乎在同時,把更先進的
0.18 μm 技術移轉給新加坡的
Charter,為什麼?它怕你台積以後掐住它的喉嚨阿?半導體的製程與設計就像人的左右手,合作無間,密不可分,尤其是先進的製程,如果把它通通交給別人,就等於把一隻手砍下來給別人幫你操作一樣。AMD
的 K7 產能嚴重不足是導致佔有率偏低的主因,但它還是不敢下單給號稱已有 CPU 製程技術的台灣代工廠,寧願在自己的 IDM
慢慢熬,why?為什麼矽統會莽莽撞撞的要自己蓋晶圓廠?為什麼凌陽當初想收購德碁的六吋?因為被台積掐喉嚨掐怕了!TI
的總裁前天來台灣被記者問到有沒有意願下DSP 的單子給台灣,他連忙搖頭說不可能,DSP 是 TI
的命脈,製程研發當然是自己做,不過他說,有可能把 10 % 的類比產品交給台灣,我們知道類比的東西 0.6μm
就綽綽有餘了。另外我們可以就全球各 IDM 的動向來觀察台灣的晶圓代工業的成長。美國:IBM 的 blue logic
拉走了台積一堆客戶就別提了,其它的 IDM 也很聰明,除了下單給你,它還會扶植一些你的敵人,以免以後被你掐喉嚨,除了前面的
Motorola-Charter,
還有 Lucent-Charter,HP-Charter Tower,TI-韓國的安南…不勝
枚舉,都是放資金進去的,以後當然是優先照顧囉。韓國:自己產能都嚴重過剩,當然不可能下給你,還跟你搶代工的生意呢!甚至搶到
台灣來了,去年韓國人把一片 0.35μm 八吋代工砍到六百元的慘劇想必大家仍記憶猶新吧!歐洲:算是跟台灣晶圓代工比較親密的一群,尤其是
Philips,下了很多大單子給台
積,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STM,Siemens仍然不斷的再蓋廠。日本:才剛開始,是台積聯電渴望開發的處女地,可是你覺得日本人會比美國人笨嗎?從富士通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來:
德碁一 rampup 起來,在台積的單子馬上轉過去了─哈,
一個敵人扶植起來啦!即便有這麼多的阻力,我相信台灣晶圓代工的成長仍然是可以預期的,如果半導體的年需求量仍有 Dataquest 講的 15
%,而且我對台灣工程師精良的技術及服務深具信心,但是,成長如果有阻力,就不可能是無止境的。晶圓代工的成長什麼時候會到一個平衡點?台積聯電什麼時候會變的跟中鋼一樣,年賺數百億,股價二十元,
變成上個世代的產業?講得更白一些,如果你現在進台積聯電,還能撈多久。這個問題,最先看到的是張忠謀,他知道研發創新是產業成長的動力,那半導體這種東西可以創新到什麼時候呢?
他說:照目前shrink的速度,在翻幾翻就差不多了。樂觀的估計是 10 ~ 15 。erkeley的教授 Paul Messer
用統計學的種種方法丟進電腦去算,是7.56 年。如果 5 ~
10年前就進了台積聯電,那麼恭喜你,你是富翁了,而且你有希望成為主管,或你已經坐在主管位子上了,從此你的生活無虞,可以幹到 60
歲退休不成問題,不過請你一定要注意,在股票高點的時候一定不要戀棧,速速賣掉,以免到了退休的時候,可能會抱著一堆二十幾元的股票不知所措。如果你在台積聯電的年資是
3 ~ 5 年,那麼大家來互砍拼主管吧,大家都知到在fab
做工的人,昇主管是唯一不必中年轉業的救贖之道。如果你現在才想進去,抱歉,沒什麼好康的了,頂多每年基本比例的股票而已,最糟糕的是,你會因為昇不了主管,工程師又幹不久

而被強迫中年轉業,你的股票,要讓你創業,養家活口兼退休金,恐怕有點困難。
D. 生涯規劃 現在台積電內部的工程師間很流行一些話題,一是"十年計畫",因為老張說「台積未來的十年會更好」,所以大家銘記在心了。這個計畫就是,如果照現今一年二三十張的
股票以及百元以上的股價,如果都不賣,十年後大概就有二三千萬。
為什麼幹十年就要跑了呢?因為大家都明瞭,這種工作不是可以久幹的,前面說過,體力導向,難度低,取代性高。適合年輕力壯時做。
至於十年後的股價是不是仍然能在百元以上,就是大家認知上的盲點了。
前面已經做了詳細的討論。但不變的事實就是:十年後你的人生就是押在一堆股票上面,你沒有專業了,不管你研究所是唸資訊,化工還是材料。四十歲了,在
fab 混了十年跑出來> ,和其它領域脫節太久,不可能再回去了。那麼做什麼好呢?這是第二個流行的話題,叫做"第二春",有人打算合夥開幼稚園,安親班,有人打算專心當個股票族,以證券公司為家,有人想當泡沫紅茶店的老闆;比較積極一點的,
想投資一些新的科技公司。 可是對一個在 fab
這種僵化的地方待久的人來說,什麼叫新科技,是很模糊茫然的。四十歲了,當然要有第二春,試想一個人若是打算活到八十歲的話,還有四十年要熬呢!但是,以上一切第二春要實現的前提,完全建立在你手中的一堆股票上面,四十年之內,要夠你買房子,養二個小孩,投資創業─不能虧本喔,要不然小孩以後的學費,或是你的退休金就沒了。
因為台積的薪水之低,在園區是出了名的,
所以這十年內你不可能不賣股票;加上台積人為了維持有錢人的形象,每個人都立志住別塾,開名車。假設,聽好喔,你付完了你的別墅及名車,而且前面講的中鋼那種事不會發生,你還有一千萬的股票,請問各位一個問題,用一千萬來投資創業,實現第二春,小孩養到成人我們感謝他們的貢獻,我們親炙他們成功的心得。但是,這創意是他們的,這榮耀是他們的,這成功是他們的。不是你的啊!如果你早個五年十年進去,你或許有辦法在公司草創時期,直接的,大範圍的來實現他們的創意。可是如果你現在才想進去,你只能當個小嘍囉而已,在一個人家已經定義好的一個小範圍裡,埋頭苦幹,難以伸展。張忠謀說,大機器裡,即使是一個小螺絲釘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是對的,但是,一個小螺絲釘需要用到碩博士來做嗎? 這就是請大家來思考的問題了! 也是我為什麼貼在這個版面的原因。即使你是
電子所固態組的碩博士,順利進了製程整合研發部門,你也會發現,這是個"官大錶準"的地方,決定參數調整,流程變動的永遠是那一票人,小嘍囉頂多是幫他們做做實驗,抓抓defect,打打雜工而已。你想他們會容許你像以前唸書時在實驗室般地在生產線上亂搞嗎?
這已經是晶圓廠裡最有"創意"的部門了。 是的,我同意要當大廚師之前,總該先掃三年的地,切三年的菜。
於是這又回到先前所提的老問題:因為競爭者眾,決定誰出線的並不單只靠表現(諂媚,年資等種種因素),你可能因為一直當不了廚師,又受不了小弟的工作,而提前出局。一份工作,除了是
養家活口的憑藉以外,我們總希望它能讓你一天八小時 (or more) 在裡面愉愉快快,進一步做一些小小的自我實現。 如果都做不到的話,至
少它必須是個可以方便讓你轉業的專長,一個更上一層樓的基礎。像台積聯電的大公司很多,我們也可以常常聽到或看到,例如宏碁的某幾位工程師帶著他們設計主機板的專長出去另起爐灶;Morgan
Stanly 的某位分析師帶著他資訊業財務分析的專長,跳槽到 IBM 任高級顧問;Intel 的幾個小毛頭帶著他們 VLIW 的專長,成為
ADI 的高薪 DSP core
設計師…太多太多了。這些例子共通的特性就是:他們的前一份工作給了他們專業上的成長與啟發,成為他們更上一層樓的基礎。你覺得晶圓廠的工作,
有哪些可以是你可以被外界認定的專業,可以是你更上一層樓的基礎?有太多太多,從小過關斬將,一路讀到研究所,看過無數
paper,寫出一篇有自己idea的論文,高高興興拿到了碩博士學位,成為鄰里光宗耀祖模範的人,被 trap
在晶圓廠裡面,每天做一些重複、單調、瑣碎的事。是的,這不能怪晶圓廠,工廠的事,本來就是這種性質,況且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自己要來的,又不是我把你綁來的!
於是,被稱為是下一世紀最熱門的生物科技所需要的化學、應化人才,寧願去晶圓廠做個
etching;被認為是國內亟待振興的軟體工業所需的資工人才,寧願去晶圓廠幹個MIS;在台灣幾乎是零,但異常重要的半導體設備業所需的機械、材料、電機人才,寧願去晶圓廠修機器,當個
QA;剛起步的通訊業,政 府一天到晚在喊沒人才,人到哪而去了?可能在晶圓廠幹 product
吧!晶圓廠的可怕,就在於它對人員的吸納是全面性的,幾乎涵蓋了理工學院的所有科系,你聽過某大化工系某級全班退伍後都去晶圓廠報到的事嗎?不要懷疑,這不是新鮮事了。注意到張忠謀最近在媒體所發表的談話(股東會不算,因為理所當然要報喜)的人會發
,他不太談晶圓代工了,反而談起軟體,通訊,電子商務,生物科技云云。他脫口而出,罵台積工程師有創意的沒幾人,也罵台灣廠商有創意的沒幾家,會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障礙等等。我不曉得他知不知道,以他的創意出發,而今蓬勃發展的晶圓代工業,如今
trap 住多少在各行各業可能是傑出
創意人的工程師,數量之龐大,已經相當程度的造成了一個人才斷層 。
十年之後(如果真的可以撈十年的話),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台灣人力資源運用史上最大的笑話:一個個當年學有專精的生化學家、軟體人才,機械、材料、電機碩博士,開起了幼稚園,當起了小吃店、泡沫紅茶店老闆,每天上午九點拎著報紙去證券公司報到。和各位小時候的志願,
考上研究所時那股對未來的豪情與期許,有沒有一些出入?不管就政府的教育投資或是人力資源的運用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林林總總說了許多,無非是想告訴你,還沒走出社會的眾多研究生學弟妹們 ,在現
今媒體吹捧兼以企業領導人造勢的晶圓代工業,在重重的彩色煙幕後面,有哪些你看不到,而且與你切身相關的東西。總結如下: A.
半導體是一種高科技,但晶圓代工本質上是偏向"工廠"的。在現今碩博士畢業者眾的狀況下,如果你研究的東西跟半導體不相關,你就無法進入製程研發,或者元件設計模擬等較能發揮專長與創意部門,
你做的事就很可能只是工廠的事。 而那佔了晶圓廠近 90 %的工職。 B.
晶圓廠的工作,很多必須是輪班的,重複、瑣碎、貨多的時候,壓力很大,如果打定主意要在晶圓廠發展,昇主管(只需開會和看報告的主管)是唯一的解脫之道,但是目前看來,各單位年資
5 ~ 10年者,
恐怕南科那一兆的廠蓋起來(很難!),都不夠分他們的主管位子,現在進去,要升主管是很難的。 C.
硬體的發展是有其極限的,半導體微縮製程的進展,根據專家估計在 7.56 ~ 15年之間,就會達到一個極限。
但市場競爭,合縱連橫所導致的產業發展成熟而停滯,可能來的更快。你想進晶圓代工賺股票
,要注意這種趨勢的發展。你該算計一下你想去的地方,發股票可以發到什麼時候,若干年後你受不了想出來了,它的股價會是多少。 D.
果你在晶圓代工廠裡是做工廠的事,那麼這樣的工作內容,是無法讓你俱備某種可以轉、業創業的特殊專長的,也就是說,你在晶圓廠消耗的光陰,學到的東西,不太能夠成為你將來更上一層樓的籌碼,如果你不想在晶圓廠混下去的話。若是你股票賺的不夠多,中年轉業要撐到退休
,壽終,難度相當高─這是你最需要擔心的一點。
到底什麼是創意呢?為什麼要強調創意呢?簡單的說,創意就是:你可以看到人家看不到的,在這件事物上面,把它做的更好、更快,或是更便宜─這不是各位正在做的論文嗎(如果你不是文抄公的話)?具體的說,它就是一種智慧財產。不管是有形的一顆晶片,一段程式碼,一種製造配方,或是無形的,一種服務方法,一個能夠振衰起蔽的口號,一個組織再造的方案,都是創意的表現。唯有創意,才能破繭而出,找到生存發展的活路;唯有創意,才能甩開對手,保持你目前的競爭力。唯有創意,才能帶給你工作上無比的成就感與快樂,也唯有創意,
才是你的成功與致富之道。我們說美國是任何 idea 的發源地,為什麼他們總是有這麼新穎,這麼好的
idea?除了他們匯集了最好的人才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任何人才都能適得其所,找到符合他們所學,可以讓自己發揮才情的地方。
也正因為如此,全球最好的人才紛紛流向美國,由一個良好規範下的自由競爭體制,這些人粹煉出許多世界第一的企業。 在矽谷,很少人會獻慕你在
Intel 或是 Lucent;相反的,大家有點把這種大公司當作是初出校園的人才訓練所。大家只問你有沒有
idea。所以這裡創業風氣之盛,世所僅見。當然失敗也是常態,這兒的人習慣失敗,「失敗只是告訴你,這樣的方法 不行,於是你離成功又近了一些」。
當台灣的工程師聚在晶圓廠的一隅談論著哪家又接到誰的單子,哪加上月營業額又衝到多少的時候,矽谷的工程師可能在交換最新的技術或產品資訊。當台灣一個剛退伍的年輕人,還在著迷於晶圓廠漂亮的大廳和報章雜誌上每每提到高科技,其附圖必為無塵室的光鮮形象的時候,美國一個剛畢業的小伙子可能在
他家後院的車庫創業了。 所以,當我們熱切的預測晶圓廠的工程師十年後可以撈到數千萬的時候,四個印度工程師在矽谷,發明了超強的資料庫查詢處理引擎,Amazon
以新台幣 66 億將它買了下來。三個UIUC
的博士班輟學生,發明了超高效率的"靜態時序分析演算法"旋即成立公司,Synopsys以每金六千萬跟它技術授權,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在矽谷當地的報紙算是小新聞了。抱歉我是學電機的,所以只能舉一些相關的例子,在其他的領域,一定也有相當多類似的成功實例。
他們有創意,有遠見,不怕失敗,就是為了一個夢想要成功,要致富 。" A dream makes a team,the team builds
the dream!"  張忠謀所強調的創業精神,該就是如此吧 !
台灣的產業,能讓各位發揮創意的,實在不多,提來提去,所謂標竿企業就是那幾家擁有數個大工廠的公司─製造業掛帥,就是我們的特色。為什麼我們的黨政大員,企業領袖,現在總是把創意創意掛在嘴邊?因為他們很清楚,製造業的特質,就是往低人工成本與低土地成本的地方移動,為什麼日本的半導體業要
outsourcing 到台灣,因為台灣做的又好又便宜。大陸正在發展他們的"集成電路工業",NEC 在上海的華虹,Motorola
的天津廠都有0.35 μm 的製程,雖然,因為政治的因素,他們沒有辦法得到先進的製程設備,可是在台灣請一個工程師,在大陸可以請十個,在台灣租一塊地,在大陸可以買十塊。更可怕的是,現在在美國各大公司的先進半導體實驗室,大陸人不知凡幾,台灣人都不見了,回來撈錢了。台灣工程師的薪水越來越高,園區的地越來越貴。學生們都不願意出國去學更先進的技術,寧願進工廠,做股票的大夢。你憑什麼說,大陸的晶圓代工,永遠沒法子威脅台灣?胡定華說,大陸的半導體業在十年後,會成為台灣嚴重的威脅─哈!又是一個
"十年理論"。 當然,我們仍然可以在這個代工廠遍佈的小島上,找到一些靠著創意與努力,結出甜美果實的例子,高雄左營有家公司叫"微妙軟體",老闆和
14 個工程師散盡家財,每天焚膏繼晷,終於研發出世界最強的
3D/VR凡付出者必得報償。你會成功的。此時你對你該有什麼地位,該賺多少錢,有多得多的掌控權。即使環境再差,你仍然可以帶著以前學會的一身應付
挫折、突破困境的好功夫,放手一博,說不定可以再創一番新境界。你的人生,好比是一個開口向上的拋物線,一開始很鬱卒,失敗挫折接踵而來,爾後漸入佳境,然後向上攀升。兩條不同的人生路途,絕大部份的人是選擇前者的,因為看的見,
摸的到,阻力小。只有少部份的人是選擇後者。
各位崇拜的張忠謀、曹興誠,還有當初跟他們一起披荊斬棘的諸多夥伴,是選擇後者的。我們台灣,需要多一點這樣的人。我們要擺脫製造業的宿命,就要充份運用全世界密度最高,素質也最好的碩士群,
完整而全面的,發展具創意與創業精神的高科技產業或服務業。
有人說我們不用抄襲美國,那麼蕭萬長會告訴你,只有這樣才是台灣的活路。但是人力的配置,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是在擁有某種專業背景的你,你決定去哪兒,我們產業就會走往那個方向。這樣的決定,是個巨大的心靈工程,需要耗費許多時間精力,充份的瞭解,瞭解,再瞭解。瞭解一個產業,一家公司,明辨何者是浮面,何者是真實。瞭解你自己最深沉的內在,你想要什麼?你有多少能量?能做什麼事?這樣的瞭解,有人花了數年,有人花了數十年,
才終於"開悟"。 我不懂,即將面臨就業,這樣一個複雜,卻也是人生中最早,關卡時機最好的的你
們,怎麼會有時間來吵排名,吵校名呢? 我是從晶圓代工業逃出來的人,這篇文章因此引用晶圓代工的例子也最多機會了,你
該帶著你的創意及夢想,尋找,甚或開創另外一片新的天空,不要路走到一半才來後悔,才驚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像我這樣。
網路是開放的園地,一種主張,說法,總有正反兩面的意見,對於許多網友的肯定,
我衷心感謝,網友們的指正,我誠心接受,至於網友們情緒性的攻訐,否定,就是各位學弟妹們的作業─去明辨吧。
罪了許多老同事,在此也衷心致歉。希望能帶給各位一些幫助
─ 全文完 ─

--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转贴公社】 路透社:经济低迷推动美容产品销量大涨

路透纽约7月5日电(记者 Patricia Reaney)---据一项大学研究显示,经济艰难之时,由於女性更注重外表和吸引配偶,化妆品和品牌牛仔裤销量大涨。

美国德州的研究人员发现,经济低迷对美容业有积极影响,这被称为"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价格不是问题。

沃斯堡德州基督大学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希尔(Sarah E. Hill)称:"尽管在经济衰退时,男性和女性均会削减消费支出,但化妆品是例外。"

"女性在经济衰退时购买这些产品的意愿更强烈。即使对其它东西捂紧钱包,她们也想在让自己更吸引人的东西上挥霍一把。"

希尔称,自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经济低迷常会带动美容产品销量大涨。这项研究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上。

市场调研机构NPD Group数据也支持这一说法。其数据表明,2011年,美国护肤品、化妆品和香水销量同比上涨11%。

去年,中国、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美容产品销量也呈两位数增长,英国和法国的增幅分别为9%和3%。

希尔认为,"口红效应"首次在其实验中得到证实,推动因素是希望吸引配偶的渴望。(完)

编译:黎黎 发稿:王燕�

--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转贴公社】 许小年:经济学家就是一谋生手段 别当回事

【《财经》综合报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教授许小年(微博)今日表示,经济学家(Economist)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论社会功能,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要性远在经济学家之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力,才使经济界的"竖子成名"。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

--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转贴公社】 《华尔街日报》:毕业典礼演讲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2012届的同学们:

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我开始厌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为缅因州州长写演讲稿。每年春天我都会为22岁的年轻人提供非凡的智慧点滴──这相当了不起,因为当时我才23岁。从那以后的几十年,我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在教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我还专门研究了幸福感,现在我们对它已经很了解了。我发现,典型毕业典礼演讲中那些动听和过于乐观的词句并没有什么年轻人真正需要听取的有关未来所面临道路的教训。下面是我希望有人能告诉1988届毕业生的10件事:

1. 你在兄弟会或姐妹会地下室的时间花得值。参加校内体育活动、为校报工作或只是跟朋友玩耍所花的时间同样也很值。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你和其他人的有意义的关系。看看当今的状况吧,毫无疑问,衡量毕业后成功的一个标准应该是10年或20年后这些人中还有多少依然是你的好朋友。

2. 未来你将面临人生中最糟糕的一些日子。毕业是高兴的日子。但我的职责在于告诉你,如果你要做任何值得做的事情,你就会面临痛苦的自我怀疑和失败的阶段。准备好度过这些阶段吧。我就不讲我自己的具体情况了,我只能说,毕业后一年我没有工作,财产不到500美元,而且还和一对退休的老夫妇住在一起。我毕业那时候和现在的唯一区别是,现在没人退得起休。

3. 不要让世界更糟糕。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们要追求美好的事情。但在这里我想降低标准:千万别用你那过人的才干胡作非为。有太多聪明的人已经在那样做了。如果你真的想造成社会混乱,那么拥有常春藤盟校的学位自然是有帮助的。你聪明过人、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每个人都会告诉你,你可以改变世界。他们是对的,但记住,"改变世界"还可能包括逃避金融管制和向日益肥胖的儿童销售不健康食品这些做法。我没有要求你们要去治愈癌症,我只是要求你们不要让它扩散。

4. 和比你聪明的人结婚。我获得博士学位时,我妻子莉娅(Leah)有稳定的收入。当她想创立一家软件公司时,我有一份带健康福利的工作。(澄清一下,有一个"互惠互利的配偶"和"炮友"是不同的。)如果你的财务之船有第二只船桨,你在人生的长河中就能行进得更好。我还想提醒你们,在毕业典礼上找这个聪明的人再合适不过了。Phi
Beta Kappa社团(注:Phi Beta
Kappa是美国大学的优等生荣誉社团)的成员会在毕业长袍上披上粉蓝色披肩。以最优等成绩毕业的学生名字会印在毕业典礼的册子上。抓住机会啊!

5. 帮助阻止少棒联盟(Little
League)球赛的军备竞赛。如今的儿童体育比赛正变得超乎寻常地组织严密、竞争激烈。出于好玩而打棒球的日子哪儿去了?我们在系统化地把本应是一段旅程的东西变成竞赛。我们知道成功不是简单地在某个预先定好的方向上跑得比别人快。然而我们从一出生就发出的信息是,如果你进不了足球队或进不了"适宜的"学校,那么你就会无缘无故以比别人更少的分数结束生命。这是不对的。你永远都不会读到这样的讣告:"鲍勃*史密斯昨天去世,享年74岁。他以第186名结束了生命。"

6. 看讣告。讣告就像是传记,只不过比传记短。讣告提醒我们,有趣、成功的人很少过著有序的线性生活。

7. 你的父母不想要对你最好的东西,他们想要对你好的东西,这两者不一定都是一致的。父母有保护孩子免受危险和困难的自然本能,因此就会敦促孩子做出安全的选择。做过士兵、探险家和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说过,"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努力争取过成功。"这句话很精彩,但我打赌,他的母亲当年肯定想让他做个医生或是律师。

8. 不要效仿马戏团小动物的生活。马戏团动物变戏法是因为它们的驯兽师扔给他们花生或小鱼作为奖赏。你应该立志做得更好。你会是一个朋友、一个家长、一个教练、一个员工,等等。但只有在工作中,你才会被直接评估并因表现获得奖赏。别让你的生活抉择让"老板是唯一一个扔给你花生的人"这个事实所扭曲。如果你为了和一个朋友吃晚餐而留下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完成,那么你就是在"逃避"你的工作。但同样的,如果你为了完成工作而取消晚餐,那你就是在逃避友谊。而我们通常却并不是这样看的。

9. 你的时间都是借来的。你不应该认为什么事都理所应当,明天也不是。在这里我要提出"撞车"规则。如果下周或明年我被车撞了,我会后悔以这样的方式度过我的生命吗?重要的推论是:如果我没被车撞,这条路会让我过上满意的、10年或20年后会感到骄傲的生活吗?

10. 不要努力变得优秀。优秀需要运气以及其他超出控制的情况。越少想变得优秀,就越有可能实现。如果没有实现,稳稳当当也没什么不好。

恭喜毕业,祝你们好运。

Charles Wheelan

(本文节选自查尔斯*惠伦(Charles Wheelan)所着的《毕业典礼演讲不会说的十又二分之一件事》(10 1/2 Things No
Commencement Speaker Has Ever Said)一书。该书于5月7日由W.W. Norton & Co.出版。)

--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