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星期日

【转贴公社】 1860位保代榜:年创收375亿元 人均年薪200万

  我们以2009年IPO重启为起点,来观察我国的券商投行。

  如果把券商投行比作一家公司,那么它是一家年收入约375亿元、人员规模近9000人、以保荐承销项目为主营业务、以保代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它相当于一家怎样的公司?

  它的年收入约375亿元,跟新兴铸管(9.10,0.11,1.22%)(000778.SH)最相似。数据显示,新兴铸管2010年营收分别为376.2亿元,员工17640人,目前市值177亿元。

  它有近9000个从业人员,跟中色股份(28.24,-0.81,-2.79%)(000758.SZ)最贴近。数据显示,中色股份2010年员工8893人,营收59.54亿元,目前市值224亿元。

  本期理财周报机构投资者,将从保代创收能力、IPO项目利润分配等角度,揭示券商投行内部的利益链。

  保代薪酬占投行收入25%,人均200万

  券商投行在资本市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间人"。它们在帮助企业圈钱的同时,自己又得到了多少中介费?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09年IPO重启至今年8月15日,A股市场共融资23093.3亿元,其中增发8706.96亿元、首发8377.11亿元、债券4059.82亿元、配股1949.41亿元。

  据统计,首发涉及到645家公司,保荐承销总收入308亿元,平均每家4785万元,平均承销费率5.07%。

  理财周报记者询问多位业内人士,他们均表示,再融资项目程序相对比较简单,承销费率较IPO要低,从近三年看平均承销费率在3%左右。

  照此来算,券商投行在再融资这块约赚取441.49亿元保荐承销费,加上IPO的308亿元,2009年以来券商投行暴赚749.49亿元保荐承销收入,年均约375亿元。

  那保代又得到了多少?"每家券商的薪酬体系不同,平均下来,保代的年薪能维持200万左右(税前)。"广州某知情人士表示。

  根据证监会数据统计,2009年至目前三个年度,每年的平均注册保代人数为1581个,按每人200万计,整个券商投行每年支付给注册保代的薪酬约31.62亿元,三年约94.86亿元。

  94.86亿元人力成本相较749.49亿元的总收入,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前者仅占后者的25%。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为75家,2004年首批为40家。注册时间最晚的为大通证券,于今年7月28日正式注册。

  目前共有注册保代1860人,中位数为14人,在中位数以下的有35家券商,人数最多的是国信139人,其次是平安84人。江海和大通均为4人,刚好处在监管红线。还有华融、华鑫、世纪、华安和英大5家券商均为5个,直逼监管红线。"不少券商为了确保保荐资格,不得不花钱养着几个保代。"上述广州人士表示。

  平安国信人海战,小券商人员流失

  随着2009年下半年IPO重新开闸,创业板和中小板积极扩容,整个投行市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募资、造富运动。两年多下来,券商投行赚得盆满钵满。

  据统计,单看IPO项目,2009年IPO重启两年多来,645家公司308亿元保荐承销费的"蛋糕",由65家券商投行分摊,有2969名保代参与项目,其中注册保代占853名。

  而投行格局依然是数家独大,项目数量排前十的投行合计完成331单IPO,占去了51%的市场份额。

  人多力量大。平安和国信凭借中小项目优势以及庞大的人员规模,投行业绩非常抢眼。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保荐收入上,平安和国信稳拿冠、亚军,其中平安76单项目入袋35.79亿,国信67单项目赚取26.55亿。

  俗话说,先入为主。2009年以来,IPO项目数量排前十的投行中,就有8家来自首批保荐机构。

  但在首批40家保荐机构中也有2家,并没有分享到此次扩容的一杯羹,2009年以来IPO业务为空白,它们就是爱建证券和恒泰证券。

  其实,若追溯到2004年保荐制开始之时,爱建和恒泰IPO业务并不是空白,但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爱建曾在2006年做过苏州固锝一单IPO,签字保代为林好常和刘勇。而现在,林好常已不在证监会公布的保代名单中,刘勇也于2007年转会到华泰联合,目前刘勇为华泰联合贡献了千红制药和日发数码(29.70,0.12,0.41%)两个IPO项目。

  爱建的投资银行总经理洪毅恺于今年7月11日由金元证券转会进来,其自2004年成为注册保代以来仅完成奥维通信(11.62,0.11,0.96%)一单IPO,而金元作为首批保荐机构,共完成3单IPO,2009年以来占2单。

  无独有偶,恒泰证券曾于2006年做过东华软件(21.70,-0.30,-1.36%)和众和股份(5.49,-0.04,-0.72%)两单IPO,保代分别为沈红、赵庆、沈奕和赵轶青,可是目前这四人已经全部更换东家,其中赵庆、沈奕和赵轶青三人全部加入光大证券(11.02,-0.05,-0.45%),沈红目前在齐鲁证券。

  保代使用率46%,平安保代效率第一

  一直以来,保代被列入高收入人群,亦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自2004年实施保荐制7年以来,保代人数剧增,从2004年首批的614人增至目前的1860人,其中2009年IPO重启后至今增加了689人。

  据统计,在首批的614个保代中,目前仍奋斗在投行第一线的有593人,也就是已经离职或没有年检记录的有21人。

  不过,在1860个注册保代中,有449名签字项目记录(包括IPO和再融资)为零蛋。

  其中有46名保代在拿到资格后超过两年时间仍没有负责项目,实在让人费解,甚至包括12个首批保代,他们戴着注册保代的高帽拿着高额薪酬到底做了什么?(详见本期C7报道)

  而自2009年以来有签过IPO项目的仅853个,使用率46%。

  效率决定生命,在券商投行流传这样一句话。保代的效率和项目周转率决定了一家投行的收益。对投行来说,保代如"法宝"。

  上述65家有IPO项目的投行注册保代合计达1799人,平均项目保代比为1:2.8。平安84名保代完成76个项目,投行保代项目比为1:1,保代效率为业内第一。

  平安的优质"法宝"最多,据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成功签字4单及4单以上IPO项目的保代有22人,其中平安占了15人,其中汪家胜和周宇均拿到了5单。(详见本期C6报道)

  而保代到底能拿到多少?"保代的提成会根据所做项目的承销费来定,也要看保代和公司谈。"某券商人士透露。主板项目承销费率虽低,但绝对收入却很丰厚。

  据统计,2009年以来,共有62家主板公司成功上市,共耗费保荐承销费70.53亿元,占总费用(308亿)的23%,平均承销费率仅3.18%。此外,在保荐承销绝对收入破亿元的41家公司中,主板就占20家。

  而从券商投行来看,单个IPO项目获得保荐收入最高的数中金公司,其保荐的中国建筑(3.37,-0.01,-0.30%)给予其高达6.72亿元的保荐承销费,承销费率仅1.34%,签字保代为石芳和姚旭东。资料显示,中国建筑是石芳和姚旭东2009年来唯一一单IPO。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博客归档